瑞士,達沃斯。
世界經濟論壇主會場外,一場看不見的戰爭已經打響。
"孟先生要小心了。"
酒店大堂裡,遠新歐洲區總裁陳誌明壓低聲音:
"剛得到消息,美國石油、英國石油、法國石油的ceo昨晚密會到淩晨三點。"
孟遠端著咖啡,眼皮都沒抬一下。
"還有誰?"
"德國石油的卡爾·馮·羅爾,阿拉伯石油的烏爾裡希·斯派斯霍費爾。“
陳誌明咽了口唾沫,”五大巨頭,都是今天能源論壇的主講嘉賓。"
孟遠輕笑一聲。
無非是想在全球精英麵前,給遠新這個“闖入者”一個下馬威。
可惜啊,他們選錯了對手。
"通知技術部。"孟遠放下咖啡杯,"把我們在青海的那個項目數據準備好。"
"哪個項目?"陳誌明一時沒反應過來。
孟遠看了他一眼:"你說呢?"
陳誌明愣了一秒,隨即眼睛一亮,聲音都有些顫抖:”您是說那個……我們真正的王牌?"
"噓。"孟遠豎起食指,”好戲,要慢慢演。"
上午九點,能源論壇準時開始。
台下坐著來自全球的政商精英,媒體的鏡頭對準了主席台。
第一個發言的是美國石油公司ceo本·範伯登。
這位荷蘭人一上台就火力全開:
"各位,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某些國家正試圖通過新能源革命,顛覆現有的全球能源秩序。"
他沒有點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說誰。
"儲能技術確實重要,但把它吹噓成能源領域的終極答案,未免太過天真。“
範伯登冷笑,”沒有成熟的標準體係,沒有經過長期驗證的安全保障,就急於推廣,這是對全人類的不負責任!"
台下響起稀稀落落的掌聲。
第二個上台的是德國石油公司ceo。
"我們在能源領域深耕150年,深知每一次技術革命都需要時間沉澱。“
卡爾·馮·羅爾推了推眼鏡,”而不是靠某個企業的一廂情願,就能改變世界。"
掌聲明顯熱烈了一些。
接下來,英國石油公司、法國石油公司、阿拉伯石油公司的高管輪番上陣,話裡話外都在暗示:
遠新的儲能技術不過是曇花一現,真正的能源未來還得靠西方主導。
終於,輪到孟遠了。
他慢慢走上台,掃視全場。
"剛才幾位前輩的發言很精彩,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全場安靜下來。
"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後,《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人類要實現商業飛行,至少還需要1000年。"
孟遠頓了頓。
"結果呢?16年後,人類就開通了第一條商業航線。"
台下傳來竊竊私語。
"所以我今天不想討論技術細節,隻想請大家看一組數據。"
大屏幕亮起。
"這是我們在青海格爾木剛剛完成的項目——世界首個千兆瓦時級儲能電站。"
畫麵上,一望無際的儲能設備在戈壁灘上整齊排列,如同未來城市。
"裝機容量1.2gh,可以儲存整個青海省12小時的用電量。"
台下一片嘩然。
範伯登的臉色變了。這個數據,比他們內部評估的還要恐怖。
"更重要的是,“孟遠話鋒一轉,”這個項目從立項到投產,隻用了8個月。成本呢?"
他伸出三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