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和馬小軍離開後,偌大的辦公室裡隻剩下孟遠一人。
他沒有立刻坐下,依舊站在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深邃。
窗外是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象征著這座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商業脈搏。
但在孟遠眼中,這些鋼筋水泥的叢林,本質上並無不同。
都是由“人”和“人性”構成的江湖。
林楓的挑戰,不過是這個江湖裡一朵小小的浪花。
他所代表的,是那群迷信數據模型、迷信西方管理聖經的“精英病”。
他們相信商業世界可以被精確計算,卻忽略了驅動這一切的,是貪婪、是恐懼、是溫情,是每一個複雜而不可量化的個體。
敲打林楓,是為了穩固遠新這艘巨輪的船身。
而另一場更大的風暴,早已在海平麵下醞釀。
孟遠腦海裡,浮現出另一張同樣年輕、同樣銳氣逼人的臉——技術副總,馬前瞻。
如果說林楓的“病”在管理,那麼馬前瞻的“病”,則在技術。
同樣是迷信,一個迷信商業模型,一個迷信技術參數。
‘上輩子,這小子就因為盲目追捧韓國的超高鎳路線,差點把遠新拖進萬劫不複的深淵……’
孟遠很清楚。
在集團內部,像馬前瞻一樣,鼓吹放棄磷酸鐵鋰路線,全麵轉向激進的三元鋰路線的聲音,早已不是一股潛流,而是一股即將爆發的暗潮。
而這,才是他口中“真正的風暴”的核心。
一個錯誤的決策,足以讓萬億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
‘時間,應該差不多了。’
孟遠收回目光,轉身回到辦公桌前,按下了內線電話。
“小張,通知技術委員會所有核心成員,半小時後,到頂層一號會議室開會。”
“議題——關於集團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最終決策。”
電話那頭,秘書小張的聲音帶著一絲訝異,但還是乾脆地應道:“是,孟董!”
掛掉電話,孟遠靠在椅背上,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輕輕叩著桌麵。
咚、咚、咚。
他已經擺好了棋盤,布下了棋子。
現在,隻需要等待喪鐘為誰而鳴。
半小時後。
遠新科技另一間高度保密的會議室裡,煙霧繚繞。
長條桌兩側,坐著的正是集團技術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氣氛比剛才的“將校班”複盤會,還要壓抑。
這些人,是遠新帝國的技術心臟。
“孟總,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
說話的是技術副總馬前瞻,斯坦福回來的材料學博士,一臉精英式的銳氣。
和剛剛被敲打過的林楓不同,馬前瞻的傲氣,源於對技術的絕對自信。
他指著ppt上那根刺眼的紅色曲線,聲調都高了八度。
“根據數據,韓國的超高鎳電池,能量密度已經甩開我們整整一代!美國德國高端車型訂單,正在從我們手裡流向他們那裡!”
“我們的磷酸鐵鋰路線,守住中低端市場沒問題。”
“但再這麼故步自封下去,高端市場的利潤,就隻能眼睜睜看著被韓國人吃乾抹淨!”
馬前瞻的話,像一顆石子投進死水。
好幾位高管下意識地點頭,看向主位上那個剛剛敲打完“管理精英”,又來麵對“技術精英”挑戰的年輕人——孟遠。
孟遠沒看ppt,也沒看激動的馬前瞻。
他隻是用指節,有一下沒一下的,輕輕叩著桌麵。
他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