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竊竊私語聲四起,所有人都覺得董事長,在巨大的成功麵前,終於飄了。
孟遠沒有反駁,隻是笑了笑。
他等到所有聲音都小了下去,才不緊不慢地伸出一根手指。
“第一個問題,成本。老張,你說‘鍺’貴,對吧?”
張博士下意識點頭:“對,這是根源。”
“那就換掉它。”
“換?用什麼換?”
張博士追問,語氣中帶著一絲學者的執拗。
“用沙子裡的東西,”孟遠看著他,
“用矽,或者錫。研發新一代的硫化物電解質,從材料基因上,把成本打下來。這條路,我叫它基因革命。”
張博士愣住了,嘴巴微張。
作為頂尖科學家,他瞬間就明白了這條路的可能性、和其中蘊含的難度,但……這確實是一條路!
孟遠沒給他太多思考時間,又伸出第二根手指,這次是看向首席財務官。
“第二個問題,利潤。你隻算了賣電池的錢,沒算收破爛的錢。”
“收破爛?”首席財務官徹底懵了。
“沒錯,我們要研發新的閉環回收技術,把報廢電池裡的金屬鋰、有價金屬,全榨出來。”
“讓原料成本,無限趨近於零。我叫它,城市礦山。”
首席財務官的金絲眼鏡後麵,眼神開始閃爍。
他認為這是一種,比賣電池更可怕的商業模式。
“第三條路,”
孟遠伸出第三根手指,輕輕在桌上敲了敲,所有人的心跳都仿佛跟著他的節奏。
“製造。現在的‘盤古一號’產線,是第一代。我要你們,開發出‘盤古三號’。”
“一台從粉末進去,電芯出來的全自動化產線。效率,提升十倍!成本,再攤薄90!”
“我叫它,工業黑洞。”
三條路。
基因革命,城市礦山,工業黑洞。
孟遠每說一條,張博士的眼睛就亮一分。
說到最後,這位嚴謹的科學家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他猛地搶過桌上的一支筆,衝到白板前,開始瘋狂地書寫公式和化學式,嘴裡念念有詞:
“原來是這樣……可以……這個思路完全可以……”
而首席財務官,額頭已經滲出冷汗。
他不是科學家,但他聽懂了。
如果這三條路走通,遠新集團將不再是一台“印鈔機”。
它會成為鑄造全球工業硬幣的“央行”。
到那時,所謂的“高端市場”,不過是這個龐大帝國版圖上,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罷了。
孟遠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車水馬龍。
“記住,最昂貴的生意,從來不是把東西賣得多貴。”
“而是讓所有人都離不開你。”
深夜,材料學實驗室
“砰!”一聲悶響,帶著一股焦糊味,從3號防爆實驗箱裡傳出來。
警報燈無聲地閃爍著紅光。
一個年輕的研究員下意識地後退半步,臉色發白。
張博士卻像沒聽見一樣,盯著監控屏幕上那條瞬間歸零的性能曲線。
他花白的頭發亂蓬蓬的,眼裡布滿了血絲。
辦公桌上,吃了一半已經涼透的盒飯旁,是堆成小山的咖啡罐。
“膨脹……還是抑製不住的體積膨脹……”
他喃喃自語,拿起筆,在白板上已經畫滿的分子式上,又狠狠地劃掉了一個。
這是這半年裡,第73次失敗。
而在城郊,廢舊電池處理廠。
首席財務官錢德勝的意大利手工皮鞋,踩在了一塊滲出黑色液體的廢舊電池上。
他皺著眉,用手帕捂住了鼻子,刺鼻的酸腐味讓他陣陣作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