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董,技術和產品,隻是船運革命的入場券。”
“真正要爭奪的,是這個換電網絡的定義權和控製權。”
“這筆錢,很多人會搶著投。但這個牽頭人……”
孟遠微微一笑,內心吐槽早已翻江倒海:“老狐狸終於問到點子上了,就等你入局呢。”
“非您莫屬。”
王建軍瞳孔一縮,盯著孟遠足足半分鐘沒有說話,像在消化這四個字蘊含的驚天信息。
“我?”他乾澀地開口,聲音嘶啞,
“孟董,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這是要把我,綁上你的戰車啊!”
“不,”
孟遠搖了搖頭,笑容不變,“是邀請您,來當這艘未來巨輪的船長。”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無比誠懇:
“遠新集團有技術、有產品,但我們終究是外來者。而您,王董,您的航運公司,才是這條大江真正的龍王。沒有您振臂一呼,沿江的港口、船東,誰會信我們?”
這番話,捧著說,卻句句是實情。
王建軍心中的驚濤駭浪漸漸平息,他一輩子都在江上討生活,從一個水手乾到董事長,
從未想過,自己還有機會,去掌舵一個足以改變國家能源格局的大事業。
“好小子……你這張嘴,比你的電池還厲害!”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來。
“乾了!”
“這事,我接了!但醜話說在前麵,光憑我們兩家,這是癡人說夢。我們得拿出一份讓天王老子看了都得點頭的方案!”
接下來的一個月,遠新集團和武江航運的會議室燈火通明。
雙方組成了聯合項目組,不斷推演和測算。
從上遊水電站的儲能配比,到沿江數百個港口的換電站選址;
從不同噸位船舶的改造方案,到整個換電網絡的運營模型......
當一份份報告彙總,最終形成“電動長江”綠色能源終版方案時,一個驚人的數字,出現在了所有人麵前。
初期總投資,估算——一萬億!
看到這個數字,就連王建軍這樣的梟雄,也倒吸一口涼氣。
他拿著這份沉甸甸的報告,在辦公室裡踱了整整一夜。
天亮時,他撥通了孟遠的電話,聲音裡帶著無法掩飾的疲憊與亢奮。
“老弟,這份東西,已經不是商業計劃了。”
“它是一份國策建議。”
“這事,得去京城。我豁出這張老臉,去敲一敲西長安街那扇門,看看能不能約到真正能拍板的人。”
孟遠在電話那頭,聲音平靜而有力。
“我等您消息。”
一周後,京城,西長安街,國家發改委。
灰色的大樓莊嚴肅穆,走在鋪著紅毯的走廊裡,王建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手心竟有些冒汗。
他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孟遠,這年輕人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
仿佛要見的不是什麼大人物,而隻是一個普通的長輩。
“老弟,說實話,”王建軍壓低聲音,“我跟船貨打了一輩子交道,今天走進這道門,還真有點腿軟。”
孟遠笑了笑,輕聲回道:
“王老哥,我們不是來要錢的,是來送一份足以載入史冊的功績。該緊張的,不是我們。”
王建軍一愣,隨即也釋然地笑了。
是啊,他們手裡的,是王牌。
推開那扇沒有掛牌的厚重木門,一股混著茶香和煙草味的空氣撲麵而來。
會議室裡,長條會議桌的首位,一位頭發花白、神情嚴肅的老者,緩緩將手中的報告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