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家庭聚宴,哪有什麼草民不草民的?老泰山可是埋怨我,未曾給寧家封爵?沒給老泰山個伯爵坐坐?”朱慈烺故意開玩笑道。
“陛下。。。”寧皇後剛想說話,就被朱慈烺揮手打斷。
“回陛下,草民不敢,隻是草民現在確實白身,禮製不可違。”
寧安國是標準的讀書人風格,清瘦、堅毅,從表象看,渾然一副讀書人正氣凜然的樣子,賣相確實是極好的。
而下麵的王夫人,也是書香門第出身,雍容大方,年齡估摸著和懿安太後差不多。
“我說了,這是家庭聚宴,老泰山,你我之間不必在意這些微末。”朱慈烺再次強調一番,隨後轉移話題,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
轉頭看向下麵坐在繡墩上的三人,兩男一女,最年長的,自然是朱慈烺已經見過的大舅哥寧不屈,此刻坐的筆直溜正,仿若上麵坐的,是軍校的教員一般嚴謹。
再看小一些的少女,約莫及笄之年,比寧皇後能小兩歲的樣子,不過,樣貌比起傾國傾城的姐姐寧致遠,倒是稍顯遜色一二,不過,那也是對比寧皇後,本身來說,也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兒了。
而更小的男孩兒,約莫十一二,尚未束冠,紮了一副後世影視劇中常能見到的發型,頭發披散在後背,略作修束。
大明成年男子,行冠禮後,頭發是束在頭頂的,後世影視劇中的披散發型,是不對的,在這個時代,披頭散發,可不是什麼好詞。
朱慈烺略作打量,開口道:“大舅哥此次隨軍北伐,戰績還算不錯,我看了你們的戰績奏疏,倒也不愧前五,這次軍旅,可有啟發?”
寧不屈起身敬禮,聲音洪亮的回道:“回陛下,臣此次北伐,受益匪淺,最大感悟,就是軍校教的,終是紙上談兵。”
“此行進軍河南,剿滅流寇,臣方知地圖上的,和現實差距有多大,兵法中戰術中的教條,無法套用到實戰當中。”
“此次攻伐,多以攻心為上,臣這才明白什麼叫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明白,多保全手下一個兄弟的性命,有多麼的讓臣自豪、開心、滿足。”
“戰場上,殺敵掠陣,固然使人開懷,但能減少傷亡拿下目標,才是最圓滿的,此次北伐實戰,臣學習了不少禦下統軍之道,這是軍校沒法實踐的寶貴經驗。”
“臣相信,臣已略有心得,以後必然能統軍征戰,為陛下,為朝廷驅逐韃虜,恢複我漢家山河。”
“好,大舅哥能有這般認知,我就放心了,你有巨大的身份背景優勢,我倒是害怕你盲目自大,走上歧途,戰場,從來都是一個學習的所在。”
“以後你就會更加明白,你學過的,不一定能用上,隻能讓你借鑒參考,戰場,是變幻無常的,隨機應變,才是真理,所謂不能不讀書,也不能儘信書。”
“這條路還很長,慢慢學習成長吧,我等著你和我並肩作戰,共赴沙場,殺敵建功。”
“臣必不負陛下期望。”寧不屈此刻心情激動,俊臉有些潮紅。
朱慈烺平和親近的態度,讓他放下了心中一直存在的苦惱,那種彆人認為自己背景很牛掰,但偏偏自己心裡沒底的感覺,現在終於儘去。
以往,自己從未和陛下親近過,彆人認為自己背景強大,但實則自己心中一點兒底都沒有,加上陛下定製,外戚不再封爵,更是讓他感覺是不是陛下不待見自己一家。
至於封不封爵,他倒是無所謂,軍校的理念,早已深入他的心中,爵位,自己要靠自己的雙手掙回來,而不是憑關係,讓同學看不起。
“很好,近來在南京駐軍多沉澱沉澱,好好備考一下理論,我打算明年文試大比後,在四月份,進行武試大比,作為你們的畢業考核。”
“你可得好好加油,這個消息你轉告一下你的同學們,明年大比,作為武進士,自然不光筆試,還有各類技能,個人素質考核,倒是彆打了我的臉啊。”
“陛下放心,臣等必然全力以赴,為陛下爭光,證明我靖宇軍校,名至實歸。”
“嗯,明年大比,必然有百姓、百官圍觀,證明你們自己實力的時刻到了,好好把握,哦,對了,既是大舅哥,我可要關照一下,免得寧兒說道我。”朱慈烺打趣兒的調笑一下寧皇後。
“陛下~”寧皇後有些愕然,怎麼說著說著就提到自己了,反應過來,不由的臉燙發紅,衝著朱慈烺嬌嗔瞪眼抗議。
父母親和兄妹都在呢,搞得寧皇後相當的難為情,不過,寧安國和王夫人見狀,卻是都相視一笑,心中欣慰,女兒和陛下感情牢固,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朱慈烺狹促一笑,這才轉頭看向寧不屈繼續道:“大比後,大舅哥想去哪個軍?或者錦衣衛?禁軍?”
“回陛下,臣不需要照顧,到時按照成績按規矩分配即可。”
“唉~這又不是什麼暗箱操作,在規矩內,還是能合理的調整一下的。”
“臣。。。臣想去第十一軍。”
“哦?有意思,我還以為你想去第一軍呢,為何啊?”朱慈烺有些意外的問道。
“第一軍固然也好,符合臣所學的全火器化作戰理念和戰術,但臣想去最前線的部隊,若是陛下反攻建奴,臣想率軍,第一個殺進河北。”
“做穿插迂回運動,截斷建奴河南河北的連接,聚殲黃河北岸的建奴,臣還想學中山王,第一個攻入北京,奪回失地,建不世功勳。”
“哈哈。。。有誌氣,我會給你這個機會的。”朱慈烺欣慰大笑道。
“臣謝陛下。”
朱慈烺點點頭示意他坐下,然後轉頭看向少女問道:“這幾年國家動蕩不安,我倒是光顧著穩定朝政,北伐複地了,倒是缺了和皇後的娘家親近。”
“陛下言重了,陛下身為大明至尊,自然當以國事為主,其他私情,皆是小道耳。”寧安國接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