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白了,就是隻用前十意思一下,代表一下,表示這是天子批閱排名的,象征意義較大。
實則有些沒主見的皇帝,內閣怎麼排的,最終就按照內閣的定了,當然,也有皇帝最終更改排名的,不過,基本都是一甲的變動,變化不大。
“辛苦諸位愛卿了,既然如此,開始吧,從第十名開始吧。”朱慈烺饒有興趣,這是第一次殿試,他也非常新奇,想聽聽這個時代的大才們,如何回答的。
“臣遵旨。”陳演示意中書舍人呈上試卷。
第一個,由翰林院掌院學士項煜開始。
“臣對:
臣聞上古聖王之道,必合時宜而通變。昔者,軒轅戰蚩尤而明教化,商湯征葛伯而布德政,此皆武功文德相濟之典也。今陛下問創業守成之要,析休養生息與進取擊賊之辨,臣敢以管見,條陳於下。”
。。。
項煜朗聲而誦,滿朝文武皆細聞,除了閱卷官,其他人也是第一次聽答卷內容,心中也都在默默評價。
朱慈烺眼簾半闔,斜靠在禦座扶手上,心中正在高速換算翻譯。
講真的,雖然已經十幾年了,但他現代人的思維,聽這文言文還是先入為主的難受,其中內容,雖然都學過了,也懂得什麼意思,但還是下意識的心中翻譯成白話文理解。
朝廷之上,靜悄悄的,唯有項煜的聲音回蕩,不久,一篇三千字左右的策略讀完,眾人皆是看向朱慈烺,等他反應。
這次策略,題目要求有難度,殿試基本要求,答卷在一千字以上,通常在兩千字以內,不過,這次朱慈烺問的題目,要求詳細陳述,所以篇幅較以往長了許多。
“尚可,繼續吧。”這份卷子,簡單來說,就是闡述堅持現下的改革,等待成果,並主抓北疆沿河駐軍的駐屯,積蓄力量。
。。。
前十的試卷,基本都算是非常優秀,不管是主休養,還是主攻伐,闡述的基礎支撐還是非常實際的,算是深切了解過當下時政。
“臣對:
臣觀陛下之問,實乃"王霸之辯"。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今欲王霸兼用,臣請陳之。”
。。。
"臣對:
臣聞《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武功文德,猶陰陽相濟、剛柔並施也。創業守成,非判然兩途,實乃帝王治道之一體。"
。。。
“陛下,前十的試卷已讀畢,請陛下聖裁。”陳演讀完最後一份,向朱慈烺稟報道。
朱慈烺沉默不語,這前十的卷子,怎麼覺得,都有些差點兒意思,多為休養所見,朱慈烺期待的給出具體出兵策略的,則一份沒有。
“陛下可是不滿意?”倪元潞問道。
“倒也沒有,朕也以為這些答卷不錯,不過,朕覺著,不會沒有仕子主張進攻,給出可行的具體出兵部署策略的吧?朕想再看看這類卷子。”
“這。。。陛下,如此沒有成例。。。”教育部尚書顧錫疇道。
“按說,這所有的會試卷,都要朕親閱,現在多看幾分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