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那知州看了那箭刻,離那兩都廂軍出城已經過了兩個時辰去,便再也得不到任何的消息。
且皺了眉,雙手合十,口中念叨了滿天的神佛,心下叫了一聲那宋粲,心道:
“兄弟,且再撐了些許,待俺搓出個大招!給他來個後門彆棍!”
且不說這知州沒事乾望了天叨叨了心裡憋那彆人家後門的大招。
說那老管家李蔚一路飛奔出了後崗,便將馬停與那路口處。
此間為一個十字岔口,一條路通往汝州城,一路往那周公渡。便是那宋粲來時的路途。一條路且通了陸路的官道。
等了約莫一刻左右,才遙見官道之上都旗飄揚,料定是那州府的廂兵。
心道:素聞這廂兵狼犺,今日見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二十裡的官道競拖拖拉拉至走了兩個時辰還多。而且,這兩都的人馬也不知曉是誰帶的兵,倒是個懶散,前不布斥候,不得前情,後不掩旗幟,大剌剌的於十裡外便可看的一個一清二楚。
此番卻不需勞動那宋粲的親兵,便是自家的那些個佃戶、農人在官道兩旁打他一個埋伏,便是用些個鏟、鋤、釘耙亦可殺他個片甲不留。
且是心下一歎,心道:如此治軍不堪,實乃隻能做的湊數之用也,如遇強敵如不做作鳥獸散了便是菩薩顯靈了。
想罷便搖頭歎了一聲,勒住了韁繩立馬於官道中央,忽見草叢中有宋粲的親兵斥候上前叉手,躬身道:
“老丈是否得了將軍將令?”
老管家李蔚倒是個不回話,拉了一下手中的韁繩,使得胯下戰馬嘶鳴踢踏了,才與那斥候道:
“可識得此獸焉?”那斥候親兵見了,且叉了手笑道:
“咱家將軍的青鬃獸,小的常與它喂食洗刷,怎麼不識得?”聽了這話,管家李蔚便望那斥候道:
“知道便好,於我身後百步藏好,聽喝便是。”
斥候叉手叫了一聲“得令”便快步奔上崗去。李蔚隨之望去,便見那斥候取了黑棋,向後晃了幾下,便藏匿於草叢之中不見其身。
那管家李蔚坐在馬上約莫又等了一刻,便在瞌睡難熬之時見官道之上廂軍拉了長長的隊伍到達跟前。
那隊伍中人見路中間立馬站著一青衫老者擋了官道,便是一番叫嚷熱鬨起來。
嘻嘻鬨鬨過後,便推出兩個膽大的拿了刀槍過來,望李蔚叫道:
“憂那老廝,且讓開道路,如若不然,且看我刀劍無眼也。”
喊罷且是個傻眼,怎的?人坐在馬上眼皮都不帶抬一下的。
見李蔚不動,那手持腰刀者便“呔”了一聲,叫道:
“且看我手段!”說罷便在管家馬前舞了一個夜戰八方藏刀式,而後,點手與那李蔚又叫道:
“那老官,且問你怕是不怕!”那李蔚見這廂軍頭目打把式賣藝般的行為,鼻子錯點氣歪了,心道:這也他媽的算是個兵?
卻想開口罵來,卻被那後麵廂軍步卒一片叫好之聲給噎了回去。李蔚看至此,錯點鼻子都氣歪了。心道:不認得人也罷,還不認得這朝廷的官服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氣歸氣,想想自己是來勸架的,能不動手就不動吧。
於是乎,也不便發作,耐了性子沉吟一聲,便摘了腰牌舉在手中道:
“我乃尚方局汝州瓷作院院判,請帶隊官長出來講話。”
眾廂兵聽了管家李蔚的話,頓時停下舞刀弄棒,又是一陣嘈雜,聽到廂兵中有人說道:
“這不是城南誥命家的管家麽?幾時做的官也?”
管家李蔚聽罷,心裡且是道了一聲:阿彌陀佛,總算有的舊相識也。
便高聲道:
“正是在下,煩勞軍爺代為傳達。”
說話間,見廂軍兵眾閃開道路,紛亂叫著:
“都頭來了,且閃開道路。”
尋那話音,見一都頭服色胖大漢子自人群中走出,站在馬前用手圈點指畫一番道:
“爾乃何人?敢擋本都緝匪?”
聽的此人自稱“本都”讓那管家李蔚心內一驚,趕緊揉了眼細細的打量了那都頭去。
服色確是都頭服色,儘管迤邐歪斜的穿了一個步人輕甲,頭頂的都頭帽紗確是無錯。倒是這一聲“本都”說的有些個嚇人。心道:莫非現在官製稱謂變了也?
心下正在愣了神盤算,卻聽得那都頭又斷喝道:
“嘟!該死家奴,見了本都還不下馬?
”聽的那都頭此喝,那管家李蔚且是一陣恍惚。便又低頭看了確認了一番,確實身著青色官服也,怎的讓他這麼一說,弄的我都不自信了?
雖是九品末等,但也是一個官身啊!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與你這不入品的兵吏下馬見禮吧?
而且自己現在亦非武職,妥妥的一個內廷九品文官也!
怎的?這世道又變了麽?武人的地位又恢複到那殘唐五國了?
正在那李蔚心內盤算之時,那都頭卻是個不耐煩的很。
見那管家李蔚坐在馬上不動,隻是瞪大了眼睛愣神不曾回他言語,心下便是一個大不爽,叫了一聲:
“敢小覷於我!”叫罷,便回頭望了自家的手下,喊了一聲:
“與我拉下馬來!”
眾廂兵得了令,紛紛上前伸手想將那李蔚拉下馬來。
不料那匹青鬃獸乃軍馬,性情饒是烈的很。
見來人要抓了龍頭,扭頭便是一口咬將上去。
這一下,且嚇的那些個廂兵趕緊撒手跌坐在地上。
四下眾人見此情景,皆躁動起來紛紛往後躲閃。口中俱驚聲叫嚷:
“奇了!這馬咬人!”
正在一團亂糟之時,卻聽的旁邊不遠處有人哧哧的訕訕笑來……
倒是誰人做著是非之人在此訕笑,這人,又緣何來再這是非之地……
各位,咱們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天青之道法自然請大家收藏:()天青之道法自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