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黃門公一看,這刀光劍影的?這哪能行?
這欲哭無淚中,便心下回憶起那宋正平百般的好處。
說這現任的禦醫手段不行麽?
那倒也不是。
手藝不行,再搭上不舍得花時間去了解情況,可不就現在這個狀態。
這還算是好的,萬一用錯了藥,那可就真真的有得看了。
這還能用錯了藥?
肯定能!
彆小看感冒。怕冷重、發熱輕、無汗、流清涕、咳白痰。
藥中帶點白果仁,總沒錯吧?這玩意有斂肺氣、平喘咳的功效。看上去應該是對症的,是吧?
但是,肝不好的確是不能吃這玩意。吃了輕則腹脹,重則急性肝中毒。
所以說,中醫用藥,並不是一個僅僅對症爾。
先不說宋正平這一手妙手回春的醫術,單單這官家自打坐胎娘懷之時,便是那宋正平看護了。
至今,官家自小到大的脈案,藥方,用藥劑量,什麼禁忌,那宋正平都是一一的做了記錄。倒是林林總總的記了好大一本來。
所以說,且是對這官家體質了如指掌。
這官家稍有個病又個災的,下藥不僅僅是一個對症,也照顧了這官家心肝脾肺腎,是否經當的起這藥石之害。
旁人且隻看到了一個藥到病除,卻不知這私下裡,饒是下了多少的功夫在裡麵。
然,現在這禦太醫?滿頭大汗的忙活了一個月去,也隻能作一個抓耳撓腮給你看。
不過,那宋正平,早在半年前就被判下了一個坐竄,於酷寒之日被那皇城司發配上海務去者!
若不是三帥堵門,一路護送了去,想必不用出這京畿之地,便是一個命喪途中。
現在到你想起他了?當初可是你自己下的旨意!
想至此這黃門公亦是唏噓不已。
且在唏噓了,卻忽然想到,那茅山道長還在那宋家。
若是那凡間的藥醫不得皇上,這神仙的藥倒是不妨一試。
此念一出,便暗地裡抄了官家的脈案、藥方,換了便服帶了兩個內侍,匆匆趕往那宋邸。
叩門來,那孫伯亮識得是黃門公,見那黃門公與他施禮,叫了一聲“善人慈悲”便接了他進得二門。
抬眼,便見那殘樹斷枝,光禿禿的銀杏樹下,程鶴正與一老者對弈正酣。
程鶴見的黃門公進來,便趕緊起身拱手道:
“見過門公。”
黃門公見慈心院程鶴在此倒是奇怪,剛想問了,卻聽的那老者不耐煩了道:
“誒,莫要理他,下棋!”
便是一把將那程鶴拉到棋桌前,那程鶴自是拗不過那他,便又望那黃門公拱手,算是個道歉。
那口出不遜的老者,卻是讓那黃門公看的眼前一陣的恍惚。
認得嗎?自然是認得。此人,姓陳,名壽,字遐延。禦史台的知監醫事,人稱丙乙先生是也!
黃門公無奈,對這丙乙先生的秉性亦是知曉些個。倒是不敢再擾了這兩人的雅興。
倒是自家來求人的,倒是不敢惹了這老火發神經。
於是乎,叫了手下內侍搬了凳子坐在那棋局前,做的一個觀棋不語的真君子。
丙乙先生便瞥了那黃門公一眼,口中怨懟了道:
“你這老媼,怎不走?”
我去!這是直接攆人啊!
那黃門公手下那受過這氣,剛要上前嗬斥。且見黃門公趕緊伸了手攔了,小聲罵了一句:
“退下,不知死活的東西!”
那內侍不知丙乙先生,也不知道自家這主司,在這老貨麵前怎的會如此的乖巧。
那內侍自是鬨不明白其中的關節。然,這黃門公卻是到死都忘不了這丙乙先生。且是與他有的一場過命的淵源。
彆看這老瘋子,那是真真的有得一手回天之力也!
元豐四年夏,有痘毒起自江南,達於京畿。
一時間,京中痘毒肆虐,染病者皆“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載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
京城汴梁城中人人戴孝,戶戶哭喪。更有病死者堆屍於市,將死之人哀號於街。
不日,痘毒傳入宮中。不消幾日,便是個病死者如麻。
然,這丙乙先生,憑了自家年輕氣盛,一腔的血勇,割傷聖體與那神宗施種痘之術。
倒是這看似莽撞之舉,卻讓這神宗與那天花時疫中逃出一條命來。
這番作為,且是個膽大的吞天。然這回天之力,卻又讓人瞠目結舌。
拿刀割皇上?什麼罪過?而且,即便是種痘,也是一個“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凶者十隻八存”!你還很敢乾啊!關鍵是,這皇帝也跟著他一起瘋?!
咦?你說的不就是種牛痘嗎?這病也就是天花了?
牛痘這事,可是人歐洲人發明的!
最早傳入我國是1805年。由一個葡萄牙醫生將牛痘法傳到澳門,東印度公司的船醫皮爾遜進帶到廣州的。《廣州誌》上有記載的。他的徒弟邱熺還寫了一本《引痘略》。
說的不錯,牛痘確實是歐洲人發明的,但是,種痘這特殊免疫法的發源地在我們這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曾記載“治小兒身上有赤黑疵方:針父腳中,取血貼疵上即消”。
在宋,種痘法已經算是很成熟的方式了。也成功的用於治療和預防天花時疫。雖有時疫,也是個破壞性不大。
明代醫生也進一步研究出來了“熟苗”接種法。基本上能做到控製天花流行。
隻不過到了清代,情況就不一樣了。
統治者防漢如賊,實行愚民政策,我們的本土文化被破壞的太過慘烈。平民讀書一事個奢望,那些科學技術的書籍想保存下來都難,更不要說研究和精進了。
話不多說,還是書歸正傳。
彼時,黃門公亦在宮中,不過,還是個年輕的小太監,又染了痘毒在身。見那宮中死者如麻,惶惶不可終日也。
自身且是個身卑命賤無人醫治,便與那染病的宮人一並被圈禁了去,窩在角落堪堪的一個等死。
倒是這丙乙先生施了術賒了藥與那些宮人,饒是讓黃門公這一乾人等,於這場天災時疫中撿了一條命回來。
丙乙先生且認不得他們。但是,這黃門公倒是個記恩的人,卻也是識得這丙乙先生也。
然,也因了此事為高後所惡。被定了個“割傷龍體”之罪,褫奪了禦太醫之職,把人給按在了台獄。
誒?人幫你手下治病,倒是幫出個禍端來!
你且討厭他個什麼?
不介,我老娘們就是不打饞的,不打懶的,就打這不開眼的!我手下生死由天由我,且不由你!你平白來獻什麼殷勤?我不發話你就給治了?哦!施恩禁內?結交內侍?你想造反呐?
如此,倒是有言:
“此乃龍體不懼萬物,非入痘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