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那旁越得了龜厭一句:
“二叔自處便是!”
卻高興不起來。
怎的還不高興了,如此這般便可大展拳腳,使出手段來除掉醫者中摻雜的細作。有什麼不好的?
抓人容易,殺人也容易。然,且有那“事不畢人不斷”之說。這事沒完沒了,這人麽,便也是個薪火不斷。
想解決人,你得先判斷了“事”在哪。
說簡單點,這也就跟和人打架一樣。人要打你肚皮,你卻隻護了頭一樣。
此番旁越判斷這幫人來此,且不是搜羅些個童貫等人的罪狀殿上彈劾。
彈劾童貫?基本沒什麼鳥用。
首先一條,童貫不是朝廷的官。不在禦史台管轄範圍之內。
其次,童貫也不是什麼黨。
而且,這會兒兩黨四派,誰動童貫誰缺心眼。因為你但凡有這麼點心思,其他黨團便會聯合童貫,究竟是鹿死誰手,且的另說,到時候很有可能鹿沒打到,人先沒了。
那?這事?是奔著蔡京去的?
扳倒蔡京?能乾這事也夠缺心眼的。因為這蔡京已經躺在地上了,不用扳。而且,倒的很徹底,那叫一擼到底啊!實在是一個無官可貶。大不了再回杭州,蹲在道觀門口買票去。
本身這事是童貫做頭引薦蔡京麵聖。聖準下,那蔡京才能參與賑疫。扳不倒童貫就想動那蔡京?這有點本末倒置了。
那,這幫人的費事吧啦的作這狗尿苔乾嘛?
不好說來,還是那句話,“事不畢人不斷”。咱們還的怪回頭來,先看“事”在哪裡。
現在抓到的,是皇城司和禦史台的人。但是,你能保證此番動心思的就隻這兩撥人?
宮城坎位,可還有崇恩宮頤養天年的皇嫂呢。
蔡京?童貫?小角色爾!
如此擺在旁越麵前的,也是一個撲朔迷離。
那位說了,還用費那事?抓過來審問一下不是什麼都弄能明白了?
審?這話說的好!
是,酷刑之下人什麼都說。記住,也是“什麼”都會說的。
且記住這個“什麼”,絕對能讓你誤入歧途。
酷刑拷問是個好辦法,也是有效的,但是絕對不是萬能的。
就現在法製如此健全,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為什麼還有“預審”,這個古老的司法行當存在麽?
預審,不僅僅是個司法程序,也不是什麼事都能審的明白。
你問的是“事”,但是,審的對象卻是“人”。
也就是,這件“事”必須有“人”來說。
而接受審問的這個人,也未必知道這個事。
可能你審的這個人,就隻知道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
不該知道,自然也不會知道。你就是把他打死了也沒鳥用。
即便是說了,也很有可能把你引入歧途。
沒準,讓你抓到的這個人本身就是個誘餌。或者就是個讓你覺得,已經拿到勝算關鍵的煙霧彈。
千萬不要小看人的智慧。
而事情一旦發生,斷不會如同寫小說一般邏輯思維嚴密思路清楚。
而且,大多數事情一旦發生,就會變得沒什麼邏輯可言的。
審問,更多的是收集可采信的證據,去綜合分析和判斷事件的發展。
還原真相?你想多了,你還不如去看幾集《走近科學》,至少還能讓你條理清楚些。
而且,就判斷而言,目前還不能用科技徹底取代。
現在所謂的“大數據”、“ai技術”隻不過是供你參考的信息多一些罷了。
現在的旁越所處,還沒有什麼“大數據”、“ai技術”。隻能更加的頭疼。
怎的?
他所麵對的,也是目前所有做預審的警官們,所頭疼的事情——審同行。
而且,昨日抓得那兩個親事、巡按,是不是個探路石、誘餌、煙霧彈?誰也不能去做一個清晰的判斷。
如是中招,將那眾醫者囚禁看押,逐層分辨而求的穩妥。
但這事且是比那貪點軍資,昧些錢糧罪過大些。
怎的如此說?
眾醫者為宋正平所感召聚於姑蘇城下抗疫,此為大義之舉。
你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把人給看押了,逐個按了審問?
到時候就知道什麼叫做“民心可用”“眾怒難犯”也。
彆說皇帝保不住你,就是滿天神佛都不願意搭理你。
彆人下的先手,以大義大善為形,天下蒼生為勢,令友不可置疑,令敵不可擅動,那小風可就不是一般的涼了。
那就這樣乾看著?
對,還有一句好聽的,叫做“靜觀其變”。
說白了,就是乾看著沒招。
按照現在法律解釋,現下尚是處於犯罪心理準備狀態,還沒有進入犯罪實際預備階段,活動活動心眼並不違反法律。法律懲罰的是違法者的行為,而不是心理。
人就活動活動心眼,你橫不能把人給拉過來斃嘍。
所以,在沒有產生違法行為,並且造成危害之前,法律也拿他也沒轍。
而且,人還占有道德製高點,懷疑不得,說不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旁越,此時能百分之百的斷定,這老醫者定是帶著“事”來的。
且在這旁越蹲在龜厭身邊撓頭之時,卻見那濟行禪師領著一班弟子回到營地。
便趕緊起身行禮道:
“大和尚辛苦。”
濟行禪師趕緊還禮道了聲:
“施主慈悲。”
龜厭亦是趕緊燙了茶盞,望那和尚叫了一聲“來!”
喊罷倒是一個尷尬。怎的,沒茶葉。
於是乎,便想起汝州之時,於那濟塵禪師八風不動禪房中喝的那寡淡,於此時倒是應景。
便撿了旁邊麻包中升麻的葉子丟在茶盞中,著鐵壺中的熱水衝了,道:
“權且如此吧。”
說罷便遞與濟行和尚。旁越看了那盞隻漂了一根葉的茶,倒是個皺眉,道:
“此茶倒是少見。”
濟行禪師看了那茶,又看那龜厭,麵露欣喜了道:
“天元鑒真,一葉禪茶?”
龜厭一邊忙活著給那孫伯亮、顧成兩個人倒茶,一邊道:
“汝州討得濟塵禪師的茶喝,如今便借花獻佛。”
說著,那心下便想起八風不動禪房中,與那宋粲廝打了搶那供果,著實的一個快哉。
顧成手快,趕緊接過那鐵壺與那孫伯亮分茶。
濟行禪師聽罷龜厭所說,高喧一聲佛號道:
“阿彌陀佛……”念完便是個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