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尚缺一物_天青之道法自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章 尚缺一物(1 / 2)

如是,這夏能立國,並於宋戰近百年而不息,也不是僥幸而來。

究其原因,且與這遼國所占的燕雲十六州有極大的關係。

自那黨項自立元昊稱帝,便占了河西走廊去,切斷了宋與西域諸國的茶馬互市。

宋無馬,便與那遼國一個安生。燕雲十六州則可保。

那契丹大遼也是樂見其成。有點現在流行的“代理人戰爭”的意思。

然,這兩國對宋這一策略的效果怎麼樣?

那可以說是一個立竿見影。

不過十來年,這宋,便是一個無軍馬可用。

仁宗嘉佑年,群牧宋祁上言“今天下馬軍,大率十人無一二人有馬”。

但是,宋祁言中所說的“十人無一二人有馬”的“馬”也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馬軍”。

因為,要成為“軍馬”你還得進行相應的遴選和訓練。

也就是說這些“十人無一二人有馬”想成為“軍馬”還得再進行淘汰和遴選。

而奇葩的是,北宋的士大夫們卻是認為“騎兵”對於征戰並沒什麼太大用處,完全可以用步軍替代。

就是剛才那位宋祁老爺子又說了:“臣料朝廷與虜相攻,必不深入窮追,驅而去之,及境則止,然則不待馬,而步可用矣”

大概其意思就是,據他所想,跟那些個蠻夷打仗,沒必要窮追猛打,對於入境的敵人,驅逐出去就行了。這樣就不用騎兵,隻留步兵就夠了。

也不知道這位起家複州軍事推官,遷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曆任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製誥的宋祁老爺子當時是怎麼想的。

然,有這種荒唐的想法的,還不僅僅是他。

連知延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沈括,也主張“敵民習騎戰”,而宋軍“利強弩”,“舍我之長技,勉強所不能,以敵其天產,未聞可以勝人也”。

虧得這兩位老爺子想得出啊!

用步兵結陣,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和騎兵對衝?

還拿弓弩?這玩意兒?不堪用的!

唐代對它的評價是:弓,射程太短,弩射速太慢。

宋人對弓弩的評價也很直接,弩雖遠射程,但那玩意兒準頭奇差!而且射速奇慢,射一箭夠七八個人折騰半天的。拿這破玩意兒對付騎兵,那就是個破廟裡的泥菩薩——壓根就不靈。

你要我們拿那玩意兒去克製騎兵?隻能是一個“不兩出,則刀鋒抵麵”!

這倆老先生這話說的也不知道有沒有經過大腦,或者對臨兵戰陣一點都不了解。有點張嘴就來的意思。

不過就這兩位老仙的出身,卻都是軍事主官。一個是起家複州軍事推官,一個是知延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按理說不應該有這樣幼稚的想法。

最後還是我們的大文豪範仲淹一語中的:“沿邊市馬,歲幾百萬緡,罷之則絕戎人,行之則困中國”。

意思就是“沿邊市馬”這玩意太貴,而且,買馬等同於資敵!還會嚴重拖累國家經濟。

咦?這不就是一個殺駝破甕麽?

按你說的,每年都給的“歲幣”不算資敵似的。

況且,作為一個主權國家還有嫌高精尖武器貴的?

然,世間萬物,但凡看似愚蠢的行為其中必有利益使然。

騎兵這玩意太貴,“計一騎之費,可贍步軍五人”的巨大的費用也是令人望而卻步。

不過這賬頭可不是這樣算的。你咋不說一個騎兵的衝擊力,能當十幾個步兵來用?

不過這話說給他們,他們也是個聽不懂。道理?他們太明白了,但是,朝廷就這點錢,這塊蛋糕本來就不夠我們這幫士大夫們分的,你一個當兵的來添什麼亂?

如此想來還是新中國好,就是當了褲衩也得搞出來一個邱小姐來。

再來打啊?打之前,得先掂量一下你的國土,能經得起幾個邱小姐跟你賣萌?

然,若宋有馬軍,便可與那契丹遼國於一馬平川之地亦是有得一戰之力。

這個並不是沒有例子。

易州靜塞於塘河酣戰鐵林,“至是摧鋒先入,遼師大潰,追擊至曹河。捷聞,降璽書褒答,賜予甚厚”

那就是一個照麵便如同熱刀切黃油一般,直接衝垮了遼國的軍陣,而後便是一個一路掩殺而去。

以“三千之兵斬五千之敵,繳馬萬餘”!直將那遼國精銳鐵林殺了一個整建製壞滅。

原因就有一個“正軍一名,馬五匹”,“馬裝,則並以皮,或如列鐵,或如笏頭”的一個兵強馬壯也!

話又說回來了。

宋若得了那燕雲十六州,即便是無馬,那胡人且也不能騎著馬翻山越嶺的來打你,快馬若沒了平原倒是一個累贅。

如此且攻守之勢異然。

真有這麼邪門?

還真就這麼邪門,自石敬瑭獻了這燕雲十六州去,而後得幾個中原王朝皆短命,也就這北宋撐得時間長了一些。

不過到了這徽宗朝也長不了太久了。

原宋太祖定都於開封,倒是看中這“山河之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是個“山河之固”,這山麽,自是個無有。但好歹還有條黃河能作為天塹來看。

不過,這黃河也有不靠譜的時候。

饒是我們這哺育了我們幾千年文明的母親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主,那是一個動不動的就改道,一切按著自己的性子來,且毫無規律可言。

仁宗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這老母親一拐彎且不當緊,作為防禦契丹的天然屏障一下子就給拐沒了。

澶州什麼地方?那可是簽訂“澶淵之盟”的所在。

“若聽任黃河改道,便成平地,無險可倚。又河口若北移,南岸將屬遼界,自河而南,地勢平坦,契丹鐵蹄,直抵京師”!這多嚇人啊!

怎麼辦?讓黃河再改回來?回歸正道?

彆鬨了!累了就睡一覺。興許夢裡能成真呢?

不,不,不,能行不能行的,關鍵是這夢裡才能實現的事,這幫人還真這樣乾了!

你還彆嫌這荒謬。

那叫一個人定勝天!強行引導黃河回歸故道!老母親也不行!

給我“維持北流,沿岸築堤以防河水漫流,下遊近海部分河床深闊,塘濼阻契丹馬足”,史稱“回河”。

而且一乾就是四十三年,曆經仁,神,哲三帝,耗資靡繁。

然,最終的結果,也是個可想而知。人黃河壓根不帶理你的。

以至於時人發出“河為中國患,二千歲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事者,莫如本朝。而徇眾人偏見,欲屈大河之勢以從人者,莫於近世”的感歎。

沒了燕雲十六州就已經夠了,現在連黃河天塹都沒有了!

這一馬平川的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騎兵?還要跟契丹的鐵騎對著拍磚?

有了“高梁河車神”慘痛的模範作得樣子,說這北宋的皇帝不慌?那是他沒說實話。

那可是開國皇帝趙匡胤調教出來的十萬滅國之師!

如果,能固守的這河、這山都沒了,那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對於遼國來說,那就相當於一個公共廁所啊!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關鍵是,你還得給他擦屁股。

哪天嫌歲幣不夠了,再來一個兵臨城下武的裝乞討!那也就是件分分鐘的事。

被人掐了褲襠要錢,完事了,還得像一個被人欺負了小媳婦一般,自家抹了眼淚,裹了衣衫,洗洗擦擦,咽了這恥辱去。

這滋味,對於一個大老爺們來說,基本上是不能承受的。

於是乎,這皇帝的年關剛過,便為這兩國巨額的“歲貢”一愁莫展。

誒?怎的還兩國?遼國自然不去說它,這宋夏兩國可還處於交戰狀態呢?

都拿刀互砍了,還得給他錢?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