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允擒趙王歇。
武興得燕王臧荼首級有大功。
無論是留守大臣,還是防守大將,進攻大將,皆有功有力。
封賞各有差。
另外夏說、趙午、貫高三將軍封侯。
等韓氏君臣定了封賞,已經是傍晚。韓嬰讓人上酒食,與群臣宴飲。
填飽肚子也是慶功。
等酒足飯飽了,眾人挑燈夜戰。
韓嬰端坐在禦座,右手放在憑幾上,左手握劍,目視群臣,朗聲說道:“諸卿。滅燕趙之後,韓氏廣有疆域,強盛。可喜可賀。但外有漢、楚、匈奴為強敵,內則燕、趙百姓初歸附。不可不慎。諸臣當勤勉做官,諸將當勤練兵馬,宗室、貴人不可驕奢淫逸。否則必由盛而衰。秦庭為例。”
“是。”三公九卿率領群臣、大將齊齊躬身行禮,斂容應了。
韓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笑容。無論多優秀的人,都是人,也都有人性。安全的時候,難免生出鬆懈之心。
王為表率,也握著韁繩。當時時警戒。
“諸卿還有言事否?”韓嬰問道。
有事起奏,無事可以退朝了。出來已經多日,他甚是想念諸夫人與兒女。
張蒼早有準備,躬身行禮道:“大王。如今匈奴已經退兵,北方有長城防守。隻要沒有人打開關隘讓匈奴人進來,匈奴無法威脅韓氏。大王又要對漢、楚用兵。可調整北方兵馬,往南方增兵。用以未來對楚、漢用兵。”
頓了頓後,他又說道:“如前五個渡口設置校尉為例,在趙地渡口也設置校尉,用他們防守。”
韓嬰覺得張蒼說的有道理,他目前對草原沒有興趣,但對河套、河西走廊卻很有興趣。遲早還是要與匈奴交戰。但攘外必先安內。
先一邊與匈奴人做貿易,得匈奴之利。一邊防守匈奴人南下。
但因為河北穩定,韓氏又有完整的長城防線。其實不需要太多的常備兵。
常備兵負責預警與主要作戰,如果匈奴人來打秋風,則招募當地精壯防守便是。
這樣可以減少朝廷的財政壓力。
“如何做?”韓嬰問道。
張蒼從容回答道:“可效仿南方渡口校尉,在長城邊郡設置校尉郡將,各統兵萬人。”
“雁門、代、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總計七校尉,七萬精兵。大王派遣一人為督,都督七郡軍事,司職邊防。”
“令大將騎爽、武雲統兵回到巨鹿。若楚兵北上,他們可以防禦。若大王南下,他們可為戰將。”
張蒼把自己對北方長城防線的想法說完之後,又把黃河防線給說了。
原本韓氏在五個渡口設置五校尉,各有兵五千。現在增加到十校尉,沿河布防。也是各自統兵五千。
這樣一來韓氏的數十萬大軍,就分成了守備兵丁,野戰精兵。
守備兵丁又分成長城軍、黃河軍。
進可攻,退可守。
包括韓嬰在內的眾人,大部分人聽完後都是微微頷首,覺得不錯。
左丞相張耳有不同意見。
喜歡韓氏貴公子,談笑虜項羽請大家收藏:()韓氏貴公子,談笑虜項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