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毅安和白杜鵑兩個人幾乎臉貼著地,費了一番功夫把人參挖了出來。
白杜鵑用樹皮把人參包裹起來的時候蘇毅安抽出刀子,在附近的一棵樹上砍了起來。
“這是做什麼?”白杜鵑問。
“砍兆頭。”蘇毅安用手摸了摸樹乾上剛才被他砍出來的白茬,“這個就叫兆頭。日後你在其他地方如果看到這種痕跡可以知道在那附近曾經出過棒槌。
左路邊刻的道數是放山人的數,比如咱們今天來的是兩個人。
右邊刻的道數是棒槌的品葉數,今天咱們出的是六品。”
“有點像是寫日記。”白杜鵑道,“記錄挖棒槌的日記。”
隻不過這日記是記錄在大樹上麵。
“不錯,這種記錄最早是挖參人為自己做的記號,說明此地曾經出過棒槌。
這種做法其實還有個好處,此處棒槌打籽後經風雨,籽往往就落在周圍不遠處,有了兆頭下次再來這個地方,可以憑著兆頭尋找到新生長出來的棒槌。
一般有經驗的挖參人在老林子裡遇上兆頭,都會兆頭附近仔細尋找一番,而且還有給兆頭洗臉的儀式。”
“給兆頭洗臉?”白杜鵑是真的驚了。
感覺挖參的規矩比打獵這行還要複雜繁瑣。
“不光是給兆頭洗臉,洗的時候還要帶上供品,以敬山神。”
“是像用水洗臉那樣的嗎?”白杜鵑問。
“不,是用火。”蘇毅安的回答又讓白杜鵑吃了一驚。
“為什麼要用火?”
“出棒槌的林子一般都是鬆樹林,兆頭都刻在鬆樹上麵,時間一久鬆樹油就會流淌下來蓋住兆頭,後來的人就再也看不清上麵的刻道。
所以要給兆頭洗臉,用火燎一燎鬆樹乾,讓其露出本來麵目。
給兆頭洗臉前,眾人要上香,點燒後由把頭發話:山神爺老把頭,今天我們眾兄弟來這兒了。
這山有寶,這地有財,求你開恩,保佑我們拿到大貨。”
“聽著很像少數民族的圖騰崇拜。”白杜鵑道。
“你說的對,我爹就說過,給兆頭洗臉的行為其實就是拜圖騰,以前行幫之人在老林中行事采集作業,就使用了兆頭來傳遞信息。
不過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文字,也就是咱們所說的符號。
比如左邊刻○或刻△表示人數。
右邊刻發現棒槌的品令,也就是幾葉品。
而且棒槌是群生,如果兆頭上記錄過此地出過二甲子,這就說明在若乾年以前,此地曾出過四品葉,或是五葉品,或是周圍還有大貨沒有被發現。”
白杜鵑頓悟。
難怪在湯爺爺給她的本子裡記錄著遇兆頭大喜的字樣。
隻不過老爺子字跡潦草,而且還夾雜著手繪的草圖,不少地方她都看不明白。
兩人又在附近拉山。
小玉突然衝到一棵樹下,把鼻子拱進了泥裡,用力打了個噴嚏。
白杜鵑抬頭看了它一眼。
小玉立即衝她搖起尾巴。
白杜鵑開始並沒有當回事,繼續低頭找參。
“汪!”小玉叫了一聲。
白杜鵑抬頭看過去。
小玉又扭起屁股,似乎在顯擺著什麼。
白杜鵑愣了愣,往小玉這邊走了幾步,忽見小玉麵前的草裡閃過一株紅果。
白杜鵑心臟狂跳,“棒槌!”
蘇毅安迅速抬頭看向她,“幾品葉?”
白杜鵑低頭去數葉,蘇毅安飛快趕到她身邊,在她準備開口回答時捂住了她的嘴。
白杜鵑:???
蘇毅安一手捂著她的嘴,低頭看清了草中的棒槌葉片,用手比劃著告訴她這是幾品幾葉。
白杜鵑很想翻白眼,但是蘇毅安固執地比著手勢,她隻好點頭。
蘇毅安放開手,白杜鵑道:“五品六葉。”
蘇毅安咧嘴笑起來,“發財發財。”
白杜鵑:“你乾嘛捂我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