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狩獵民族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在閒暇時在炕上擺起來這個遊戲。
關東民間把它稱作“撒嘎啦哈”。
昂幫和湯老爺子兩人輪流抓取炕上的“嘎啦哈”。
甄佳坐在炕沿上,看了看他們的戰況,“昂幫叔贏了。”
湯老爺子不服氣,“我手抖了。”
昂幫大笑,“不服再來。”
嘎啦哈是動物腿和脛骨相連處的一塊骨頭,由於四麵形狀不同,凸麵為“肚”,凹麵為“殼”。
側麵有坑為“正”,反之為“驢”
各地叫法略有不同,玩法大同小異)
嘎啦哈最常見的是豬骨頭做的,也有羊嘎啦哈,或是熊嘎啦哈。
白杜鵑看著昂幫熟練抓取嘎啦哈的動作好奇地問,“昂幫爺爺你小時候也玩這個?”
“當然啦,我小時候還有一整套染了顏色的嘎啦哈呢,你要是喜歡等我搞一套給你。”
在這個年代,要是哪個北方狩獵民族的孩子能擁有一套染色的嘎啦哈,絕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我小時候也有這麼一套染色的嘎啦哈。”甄佳接口道,“那還是我父親小時候玩過的,現在還留著呢,鵑兒要是喜歡等我回去找出來送給你。”
甄佳父親小時候的嘎啦哈……真的是有年頭了。
“清代的嘎啦哈,也不知算不算古董文物。”白杜鵑玩笑道。
“就是些骨頭罷了,現在不值錢,要是放到以後……誰也說不準。”甄佳笑道,“說起嘎啦哈,乾隆皇帝還曾寫過詩記敘他們玩撒嘎啦哈遊戲呢。”
“什麼樣的詩?”白杜鵑好奇地問。
“投石軍中以戲稱,手彈腕骨俗相仍。
得全四色方愉快,何必三梟始絕勝。
閨秀爭能守爐火,兒童較遠驅寒冰。
無端勝負分憂喜,獐鹿哪知有許能。
鹿腕骨非無用物,以為戲亦有時需。
中原漫喻人人逐,一具遠看麵麵殊。
偶語何須較木土,采名乍欲擬梟盧。
帕格真是方投石,何用從來如此乎。”
白杜鵑:“原來連以前的皇上都玩這個。”
“嘎啦哈本來就是滿語。”昂幫解釋道,“在滿族裡還有個關嘎啦哈的故事呢,據說大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老兒子金兀術從小任性又淘氣,不管乾什麼都是一事無成。
金兀術要離開阿瑪父親)去拜師學藝,他對阿骨打說:阿瑪,如果我學不到本領就不回來見您和額娘母親)。
阿骨打並不相信這個兒子會有什麼出息,他對兒子說:人有臉,樹有皮,你說的話能當真嗎?
金兀術跪在地上給父親磕了個頭,表示自己馬上就要走。
阿骨打一看兒子真的要走,於是送給他了一張弓,一把腰刀,還有一杆紮槍,讓他隻身一人到深山裡去學藝。
金兀術來到鬆花江邊,碰上一夥漁民在叉魚,他跟著學了一陣叉魚,累的胳膊抬不起來,就不想學叉魚了。
他又往前走,遇到一夥獵人在打獵,他跟著學投槍和射箭,但是一無所獲,他泄氣地離開。
他走的又累又餓,發現了一隻死兔子。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媽媽出現,對他說:孩子,這隻兔子你就燒著吃了吧。
金兀術見老媽媽很和善,於是和她說了自己一路上求師學藝的事,並發牢騷說自己找不到一位能人,教自己各種本領。
老媽媽笑著說:我有一招,可以一下子教會你本領。
金兀術立即想要拜師。
但是老媽媽卻提出一個要求:隻要你能攆上一隻麅子,取來它的嘎拉哈,我就有辦法讓你成為一個最靈巧的人;你再用弓箭射死一隻野豬,也要取來它的嘎拉哈,我可以讓你成為最有膽量的人;
如果你能用紮槍紮死一隻熊瞎子,取來它的嘎拉哈,我就可以讓你成為最有力量的人。
金兀術下定決心,要取回三個嘎拉哈。
他想成為世上最靈巧,最有膽量,最有力量的人!
他受儘了千辛萬苦,不怕冰天雪地的寒冷,終於取來了三個嘎拉哈。
他把這三個嘎拉哈交給老媽媽,老媽媽卻告訴他,他已經學會了這三樣本領。
白發老媽媽就在他的麵前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