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黃豆就改叫元豆?”白杜鵑覺得淘金的行話跟忌諱還挺有意思。
胡老七點頭,“對。”
“還有彆的嗎?”
“多的很,邊走邊說。”
一行人進了山。
一路上白杜鵑總算弄明白了他們這些人的分工。
淘金隊伍裡頭的負責人是管家,也就是胡老七。
在以前大的金行組織裡頭,管家是要大夥選舉出來的。
要求德才兼備。
白杜鵑從她爺爺敢把那些黃金交給胡老七照看就能看得出,胡老七人品絕對值得信任。
除了管家,淘金行裡的重要人物是大櫃、二櫃還有內櫃。
淘金地方不同,有的是在金場,有的是在山場。
一個地方有一個大櫃。
大櫃管理這片金場所有事務,當地也有稱為“大爺”的。
清代大櫃往往都住在金場旁邊的木頭房子裡。
二櫃是輔佐大櫃的人,人品能力都很重要。
內櫃等於是管事內部事務的人,同樣也是輔佐大櫃工作的人。
外櫃則是專門負責處理金場、金礦上發生事情的人,這人要對大櫃忠心耿耿,不然就會出亂子。
賬房一般是由大櫃的親戚擔任,嫡係,俗稱自己人,他要管理來往的賬目和錢財。
對賬房的另一個要求是,他必須懂得金價的行情,清代的時候甚至還要精通多種貨幣。
清政府無能的那些年,東北金礦被毛子還有日子侵礦,當時金礦上還行流過羌貼和日本銀元,俗稱大銀元和小銀元),吉林永衡官貼,俄國道勝銀行的貨幣。
雜七雜八,賬房都要精通。
牌頭相當於金場的武裝保衛人員,解放前金場的牌頭往往掌握兵權。
牌頭由當地的“大爺”推薦,招勇來源於一些年輕力壯的人,他們帶著槍,腰上掛著木牌,上麵寫著“鄉勇”。
當時有了這個木牌就能帶槍。
把頭,這個跟打獵和挖參的行當差不多,都是指的帶頭人。
筐頭是礦場小頭目,主要指揮手下把礦石和沙子運到指定的“流場”。
因為運的人用筐子裝沙子和礦石,所以叫筐頭。
碾頭是負責礦場碾壓工作的頭目。
一台碾子往往要好幾個人來操作,除了管理碾房裡的工作,還得盯著防止有人偷藏金沙。
坑頭是負責一個坑口的小頭頭。
這人主要是領著工人乾活,要求會看水情,地貌。
鬥倌是管理“金鬥”的人。
金沙經過多道工序到了裝鬥這裡,已接近“成金”了,鬥倌就負責盛金之鬥,按照大小,成色分裝在不同的鬥裡。
夥計又叫金工,或是采金夫,做的是苦力的活。
如今山裡的金礦都是國有,胡老七他們去的不是那些地方,而是尋找含有金質粉末和顆粒的泥沙。
俗稱淘金。
一行人翻山越嶺,一路走一路看。
白杜鵑默默跟在隊伍後麵。
前麵眾人走一陣就會悄悄回頭看看她。
開始他們以為她會掉隊,但是翻過一道嶺後,他們發現她竟然還在後頭,大氣都不喘。
“這娃子行喲。”有人小聲和胡老七嘀咕。
胡老七撇嘴,“當然行了,她是白冬狗子帶出來的,天天在山裡跑,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