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霄突然驚呼:“難怪當初我們追隨師尊離開昆侖山,正是因為教義的不同啊?為什麼我們會爭論後天生物的產生方式呢?”
張丹青再次歎息:“後天生物大多源自濕氣和卵生,基本沒有太大的成就。
元始師伯原本的意思是讓師尊不要招收這些後天生物,但師尊堅持認為後天生物也有生機可尋,因此離開昆侖山來到金鼇島驗證這一理念。
這次定光仙等人逼宮,不過是舊事重提罷了,本質仍是針對師尊,指責他不重視後天生物,這相當於否定師尊當年堅持的理念,也否定了師尊所代表的一線生機之道。
如果這件事成功,那麼多年努力將前功儘棄!”
“竟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此時,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無比!
可以說,如果處理不當,這次事件將是小問題釀成大災難!
當年通天執意守護一線生機,堅信後天亦可有所成就,因此甘願赴金鼇島。
然而多寶等萬仙逼宮所持的理由便是:我們缺乏氣運,已成廢物。
師父您重先天,根本毫無希望!若真如此,試問截教何以立足於大道?
即便他們萬仙脅迫聖人之舉實在過分,通天也難以不顧忌後果。
他的道若毀,自身亦難保全。
一旦失去這條生機之路,他需順從天命,這足以讓他跌落聖位。
此言絕非危言聳聽。
金靈聖母長歎:“這麼說來,當初執意前往昆侖山,正是因為天道與一線生機相悖啊!”
“正是。”
元始天尊與通天之間的真正矛盾,源於兩者之道的衝突。
聖人雖為聖人,卻無心機狹隘,談不上嫉妒之類。
但雙方之道,實則你死我活。
我在講授天道,讓人遵循天道。
你則教導眾生,萬物皆存一線生機,不必拘泥於天命大局。
我在維係天道,你卻試圖取巧。
這般深刻的對立,怎能不各走各路?
自昆侖起至封神終,二人所有紛爭,皆因兩條截然不同之道所致。
雲霄問:“照此而言,我們身為截教,今後無論何事,都應追尋一線生機?”
張丹青點頭:“不錯,為了洪荒,為了眾生,探尋一線生機。
這條路充滿艱險,既然身為截教,我們彆無他選!”
截教與闡教,在人間世道裡好比變法派與守舊派。
“可我們追尋一線生機,難道不違背天道?”
雲霄提出一個嚴肅問題。
張丹青搖頭:“並非如此,世間的發展源自人心,若一切注定,則此世無趣可言。
所謂‘截’,意即當封閉停滯時,需有新生之力打破束縛,促成新局!若僅有闡,無截,則必趨於衰敗、僵化。”
“我玄門三教,人教為旁觀者,闡教為守護者,截教為變革者!”
眾人聽罷,不由自主地點頭讚同。
若張丹青入了闡教,便該循著天道行事,不該為後土謀生路,也不該為洪荒尋活路。
因此,身為穿越者,最忌拜入闡教。
其次,即便入了人教,也隻能旁觀,不可乾預。
通天對此自是明了。
聽聞張丹青等人的談話,通天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小子竟能真正參透自己的道。
“妙哉!妙哉!妙哉!妙哉!哈哈哈哈!”他於碧遊宮放聲大笑。
此時,多寶等人皆神情低落。
“師兄,萬萬沒想到丹青竟這般決絕,現下該如何?”定光仙問多寶。
多寶未多言語,起身緩步走動,繞了幾圈後,環視眾人。
“單憑苦修已無意義,丹青既從人族借勢,我亦當遍曆洪荒,覓得機緣。”定光仙站起道:“師兄,容我也隨行!”多寶搖頭:“無需,你們隻管在金鼇島安心修煉。”
見多寶態度堅決,眾人應允。
多寶交代完畢,果真徑直離了金鼇島,踏入洪荒,不知所蹤。
此刻,諸位聖人都驚詫不已。
誰也沒想到張丹青竟如此輕易化解了截教之危。
“這丹青當真灑脫,截教之危就此消散。”
“雖危機暫解,但形式依舊嚴峻,不過此子的確不凡。”
“兄長,多寶離了截教,我欲追趕,與他詳談。”
“善。”
另一邊,準提與接引悄然對話。
元始天尊目睹截教之劫平息,麵露不悅。
“哼,通天,貧道倒要瞧瞧,這些後天修士,你究竟如何賜他們一線生機?”
元始天尊待截教風波落幕,隨即神遊去了。
三仙島內,張丹青再度提筆作畫。
久彆洞府,張丹青又歸於洞府之中。
自從籌備昆侖論道以來,張丹青在洪荒大陸上奔波良久。
這一次,他終於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大道了。
“是時候為未來的人族劫難做好準備了。
到那時,各方勢力必定會各自站隊,即便是聖人也不能例外。
我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
人族此刻獲得了巨大的氣運,整個族群的進步速度顯著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