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治一馬當先,手中冷血矛寒光閃爍,身後的騎兵們個個眼神堅毅,士氣高昂。
他們朝著清軍的側翼猛撲過去,刀光劍影中,清軍的防線瞬間被撕開一道大口子。
楊文治原本在等待一個衝鋒的時機。
而在革命軍潰敗,清軍追擊,導致陣形散亂,就是最好的時機。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雖然這個蟬是自己的友軍甚至手下。
楊文治大喊道:“殺啊!”
五十斤冷血矛不用戳,全靠砸。
馬正和見狀,心中燃起了希望,他振臂高呼:“兄弟們,援軍到了,殺回去!”
原本潰敗的革命軍士卒們聽到呼喊,士氣大振,紛紛轉身,與騎兵部隊形成呼應,向清軍發起了反擊。
清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那些本就貪婪冒進的團練們更是嚇得屁滾尿流。
蘭州駐防軍也開始慌亂起來,陣型逐漸鬆動。
戰場上的局勢瞬間逆轉,革命軍如猛虎下山,將清軍打得節節敗退。
在楊文治騎兵部隊的衝擊下,清軍的攻勢被徹底遏製,而革命軍則重新找回了戰鬥的節奏,開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反攻。
在沒有陣列的情況下,步兵與騎兵交鋒簡直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步兵們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騎兵如狂風驟雨般衝過來,將他們無情地斬殺。
更糟糕的是,清軍團練們為了爭搶功勞,已經完全失去了組織和紀律,甚至連自己所屬的編製都找不到了。
這樣一來,他們在麵對楊文治的騎兵時,更是亂作一團,毫無抵抗之力。
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楊文治的騎兵在軍中橫衝直撞、肆意殺戮時,心中的恐懼更是被無限放大。
而楊文治本人更是勇猛無比,他的衝殺毫無技巧可言,完全依靠的是自身強大的力量。
如果有步兵線列戰術,或者利用壕溝,拒馬之類的防禦完全可以擋住騎兵)
問題是此時清軍啥都沒有。
此時,熙麟的身邊隻剩下不到一百名士兵了,而那麵象征著軍隊指揮權的大纛,卻依然在風中飄揚,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熙麟發現右翼出現黑壓壓的騎兵時,他就已經意識到這場戰鬥已經無法挽回了。
他不禁感歎道:“這些回子真是太奸詐了,竟然玩起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把戲!”
整個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沒有人能預料到最終的勝利者會是誰。
就在這時,一旁的恩麟向熙麟建議道:“大人,我們還是撤退吧!”
熙麟略作思考,最終決定聽從恩麟的建議。於是,他與都統恩麟率領著剩下的百人,朝著西方迅速撤退。
楊文治早就緊緊盯著熙麟了,開玩笑陝甘總督人頭的誘惑力還是很強的。
喊道:“熙麟老賊向西而逃,兄弟們,給我追。”
殘陽如血,風卷著沙土撲打在臉上。
熙麟緊攥韁繩,馬蹄在鬆軟的戈壁灘上濺起黃土,身後百餘騎的喘息聲與盔甲碰撞聲交織成一片。
他餘光瞥見恩麟勒馬於側,這位向來穩重的都統此刻頭盔歪斜,箭囊空空如也,刀鋒上還滴著不知是敵是友的血。
身後追兵的蹄聲如附骨之疽——楊文治正咬著他們潰逃的尾巴,騎手槍彈時不時掠過隊伍,濺起慘叫聲。
遠處飄揚的大纛像一根刺眼的釘子,提醒著他們潰敗的恥辱。
"衝!向三關口方向!"熙麟突然調轉馬頭,猛抽一鞭。
戰馬嘶鳴著撞進一片楊樹林,枯枝在奔馳中劈啪折斷。
百人隊如散開的流沙,各自尋著樹影躲避追襲。
他瞥見恩麟率十餘騎另擇岔路,兩人交換眼神,默契地兵分兩路——這是唯一的生機。
密匝匝的白楊樹成了天然屏障,卻也是吞噬生命的迷宮。
熙麟狠心棄馬,踉蹌著溜下陡坡。
下方傳來戰馬悲鳴,革命軍的喊殺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