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秀成出蘇州之後。
此時在李秀成麵前卻隻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投奔駐守常州的護王陳坤書,其雖悍勇僅次於黃章桂,卻未知心誌如何。
另一條是回天京,然都城困局如籠,前路渺茫。
赫青選忽而凝視其眸,低聲問道:“忠王,末將鬥膽相問——您究竟為何而戰?”
李秀成聞罷,仰天長歎,目光灼灼如炬:“為何而戰?……”
頓了頓,攥緊韁繩,聲若洪鐘:“天國崛起,本為斬儘世間汙濁!”
“清廷腐朽,官吏如豺狼,百姓苦若倒懸。”
“我輩舉旗,是為替蒼生討個公道,為天下寒門開一扇活路!”
“昔年金田起義,兄弟浴血,何曾畏死?”
“武昌破城、金陵定鼎,何等壯闊!”
“縱使如今內憂外患,山河殘破,我李秀成豈可背棄初衷?”
“若為私利而逃,愧對十萬戰魂;若為苟安而降,枉負‘忠王’二字!戰,為的是黎民不再跪於權貴;戰,為的是兄弟血不白流;戰,為的是——天父降下的義,終有一日能照亮這昏聵人間!”
言罷,他揮鞭指天,淚光隱現於眼角,卻迸發出凜然之威:“縱使前路是刀山火海,我李秀成,寧碎不屈!”
赫青選聞李秀成之言,雖心生激蕩,卻仍眉頭緊蹙,似有千言難吐。
他躊躇片刻,終咬牙道:“王爺襟懷若日月,末將豈敢相悖?”
“然……如今之天國,可還是當年金田舉旗時的模樣?”
他環顧四周,壓低聲音,語鋒如刃:“為天下百姓而戰?”
“末將卻見天京王權日熾,洪天王深居宮中,耽於虛妄,親近佞臣而疏遠忠良。”
“朝政冗雜,苛捐如虎,百姓非但未得解脫,反困於‘聖庫’之苛政,怨聲載道!”
“昔年爾等浴血奪城,本欲開萬世太平,如今卻……城池割據,諸王互疑,內耗如蝕骨之疽!”
“王爺,憑洪秀全閉目塞聽、剛愎自用,天國何能踐‘為蒼生’之諾?”
“末將怕的是,你等拚死廝殺,終成一場……空夢!”
李秀成聞言,身軀一震,韁繩幾乎脫手。
他仰首望向蒼穹,喉間哽塞,半晌方歎道:“軍師,你言如利刃,剖我心腑……天國之弊,我何嘗不知?”
“洪天王確有過誤,然天國之大義,豈因一人而傾?”
“你我皆非完璧,但縱有千瘡,亦不可棄義而逃!”
“若因見腐便棄舟,江河誰人來清?”
“我今日之戰,不為洪氏王權,不為虛名‘天國’,隻為——不負當年浴血之誓,不負萬千兄弟托命之誠!縱使前路是洪流,亦當以骨為砥,試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