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欣看著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將矛頭直指曾國藩,心中暗歎。
他深知曾國藩的難處,天京城確實堅固難攻,湘軍也確實付出了慘重代價。
但他更清楚慈禧的心思——對漢臣的猜忌,對權力的掌控,對“速勝”的渴望。
因為消滅長毛之後,還要對付比太平天國巔峰時期更加強悍的陳逆!
李鴻章的成功,無疑給了慈禧一個“換人”的底氣和理由。
慈禧聽著群臣的議論,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那緊抿的嘴唇和微微顫動的佛珠,暴露了她內心的波瀾。
她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種冰冷的決斷:“曾國藩那邊,再發一道諭旨,措辭要嚴厲些!催促他務必儘快拿下南京!告訴他,朝廷對他的期望很高,但絕不會容忍任何拖延和懈怠!至於他奏請提拔的人……”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臣,“朝廷自會斟酌,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一個也不能用!”
“至於李鴻章……”慈禧話鋒一轉。
“他在蘇南打得很好,朝廷要大力嘉獎!讓他繼續肅清蘇南殘敵,同時,密切注意南京戰局,必要時,朝廷會考慮讓他配合曾國藩,或者……”
她沒有說下去,但那未儘之意,卻比說出來的更讓人心驚。
“嗻!”眾臣齊聲應道,心中都明白了太後的意思:曾國藩的“蜜月期”結束了,朝廷的耐心也快耗儘了。
李鴻章,這個新崛起的漢臣,將成為製衡甚至取代曾國藩的關鍵棋子。
慈禧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深沉的夜色,那裡,是遙遠的南京城。
曾國藩這個名字,此刻在她心中,已從“中興柱石”變成了一個需要警惕、需要製衡、甚至需要替換的“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滿清朝廷最深的忌憚——漢人做大——終於在李鴻章的光芒映襯下,對曾國藩露出了獠牙。
炭盆的火光映著慈禧太後冷峻的臉龐,暖閣內剛剛還彌漫著對曾國藩的指責與猜忌。
就在這凝重的氛圍中,恭親王奕欣——這位以務實和“鬼子六”著稱的皇叔,緩緩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他微微躬身,對著慈禧太後,聲音沉穩而清晰:
“太後,諸位大人,”奕欣開口,語氣不疾不徐,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分量。
“據本王所知,曾國藩對朝廷,確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他圍攻南京近兩年,遲遲未能得手,並非他不想拿下南京,實在是……”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幾位軍機大臣,最終落在慈禧身上,“實在是實力有所不逮。”
暖閣內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奕欣身上。
慈禧太後微微眯起了眼睛,手指間的佛珠停止了轉動。
奕欣繼續說道,語氣更加平和,仿佛在陳述一個客觀事實:“南京城乃長毛偽都,經營多年,城堅池深,守軍雖困,亦困獸猶鬥。曾國藩所率湘軍,固然精銳,然其長於陸戰、水師,於攻堅重炮,卻非其所長。湘軍營中,缺乏能轟塌南京城牆的重炮利器。”
他話鋒一轉,指向了剛剛傳來的捷報:“如今李鴻章李大人,在蘇南戰場,之所以能連戰連捷,奪常熟、占蘇州、破無錫,關鍵便在於他從洋人那裡購得了威力巨大的重炮!正是這些重炮,轟塌了長毛堅固的城防,為淮軍打開了勝利之門!”
喜歡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鬨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