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的臉上有些不好看,製止了謝石的繼續爭辯,沉聲道:“此事朝廷自會調查,就不用在此多費唇舌了。”
王凝之見好就收,說道:“諸位不妨考慮下我的意見,將謝石奴調往寧州,這樣就不用麻煩王茂達了。”
王雅,字茂達,時任廷尉一職,出身東海王氏,曹魏司徒王朗玄孫。
王凝之話中的威脅很明顯,不聽他的,就讓廷尉查謝石,在他的關注下,王雅是糊弄不過去的,肯定能查出問題,到時彆說寧州刺史了,謝石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難說。
謝安當然不會當眾服軟,淡然道:“朝廷會考慮的。”
王凝之滿意地點了點頭。
眾人都暗自鬆了口氣,心想總算是商議完了,這王家和謝家的事,跟他們可沒關係。
謝安也以為到此為止了,好在謝石任寧州刺史也算不上貶謫,隻不過寧州太差,他們看不上而已。
他正在思考王凝之此舉的用意,卻聽見王凝之又說道:“聽說徐州刺史郗公請辭,朝廷已經答應了,不知繼任者是誰?”
王坦之皺眉道:“前麵的梁州和寧州,因為叔平你收複巴蜀,對那邊的情況有些了解,所以可以提議參詳,這徐州就不用你操心了,朝廷自有決斷。”
“話不能這麼說,”王凝之笑道:“徐州畢竟牽連甚大,我也想為朝廷分憂的。”
他這麼一說,大家都震驚了,以為他是惦記上徐州刺史一職。
王坦之忙道:“河北前陣子剛出了叛亂,叔平你還是儘快返回,至於徐州刺史的人選,朝廷會慎重考慮的。”
王凝之怪道:“文度這是冤枉我了,我說的分憂可不是要領徐州,而是打算舉薦你的,滿朝之中,我認為以你最為合適。”
王坦之被他的話噎住,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謝安替他說道:“叔平的舉薦朝廷會考慮的,文度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他們都被王凝之東一下、西一下給搞迷糊了,不知道他到底想乾什麼。
不過連徐州刺史的人選都聊過,這日的朝會也該結束了。
眾人放鬆下來,一邊各自盤算,一邊等著散會的指令。
這時王獻之站了出來,說道:“河南太守範武子在北方多年,建學校,興儒學,成果斐然,功勞卓著,理應調回京城重用,還可為陛下伴講。”
謝安苦笑,知道王凝之這是打算對清談下手了,難怪要將王獻之調離京城。
範寧曾公開宣稱虛浮的玄學是由王弼、何晏首倡的,所以二人之罪,深於桀紂,他對玄學的態度可想而知。
至於王凝之,他對清談向來是嗤之以鼻的,根本就不願意打入名士圈。
不過在今日的諸多事項裡,這一條是最沒有人反對的。
這些年,範寧在王凝之的支持下,在多地建學校,親自講學,算得上一代儒宗,中原和河北,他的學生不知凡幾。
玄學在江左興盛不假,可儒家依舊是讀書人的底子,所以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隻有謝安心中歎息,這建康的好日子怕是到頭了。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