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將黑岩城灰白色的岩石建築鍍上一層暖金。
林德離開領主府,像一滴水彙入河流般融入主乾道的人流中。
他刻意放緩腳步,讓自己沉浸在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脈搏裡。
首先闖入他視野的,是街道兩旁更加規整、堅固的石砌樓房。
在一個十字路口,他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石匠正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指摩挲著一塊新運來的、帶有天然藍色紋路的石材。
老石匠對麵,是一家招牌嶄新的工坊,門口擺著幾件顯然是由機械輔助打磨出的大型石料毛坯。
“哼,花裡胡哨。”
老石匠咕噥著,聲音不大,卻恰好飄進林德耳中,“石頭得有魂兒,是手一鑿一鑿敲出來的,哪是那些鐵疙瘩能懂的?”
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那塊藍紋石訴說。
但接著,他卻又歎了口氣,拍了拍身邊的石材,對店裡喊:
“小子,這塊料子不錯,給‘晶錘坊’送去吧,他們那邊接了個大單子,要得急,基礎坯料讓他們用那玩意兒處理,省得我這把老骨頭耽誤工夫。”
這老石匠是城裡出了名的倔脾氣,以前最看不起“取巧”的玩意兒。
如今,雖然嘴上依舊倔強,身體卻誠實地接納了新技術帶來的分工——將費時費力的基礎工作交給效率更高的“晶骸動力錘”,自己則專注於更需要經驗和審美的精細雕刻。
這種實用主義的妥協,正是黑岩城能穩步前進的縮影。
轉過街角,喧鬨的市集聲浪撲麵而來。
林德走進這個比以前寬敞、乾淨了許多的市場,頂棚擋住了過於熾烈的陽光,石板地麵避免了雨天的泥濘。
他在一個賣蘑菇的狐族婦人攤前停下,假裝挑選。
狐族婦人正用流利的通用語和一位人類大嬸討價還價,言語間透著熟稔。
“瑪莎大嬸,這價格真不能低了,你看這品相,都是今早剛送來的,鮮著呢!”
“知道你好貨,但這次得多買點,我家那小子明天要跟巡邏隊去新區,得備足乾糧……唉,現在這世道,日子是好了,操心的事卻一點沒少。”
林德注意到瑪莎大嬸的菜籃子裡食材豐富,衣著也比記憶中鮮亮。
她抱怨著,語氣裡卻沒有真正的愁苦,反而有種“甜蜜的負擔”感。
他又瞥見市場角落那個公共大水槽,幾個婦人正在那裡洗菜,水槽邊緣隱隱有熱氣升騰——顯然是晶骸恒溫器的效果。
這種將魔法力量用於改善最日常生活的細節,無聲地提升著領民的幸福感。
離開市集,林德信步走向相對安靜的學院區和工匠區交界地帶。
一陣風似的,一個半大的少年從他身邊跑過,差點撞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