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域市運營進入第七天。
城市並未像普通的模擬係統那樣止步於基礎秩序運轉,反而在林楓的引導下,朝著一個更加複雜且真實的方向發展。樓宇林立、街道錯綜、居民各自奔波在模擬的人生之中,這座城市開始展現出獨特的“靈性”。
此刻,林楓坐在夢位天塔最高處,一邊分析數據一邊咬著根程序化的棒棒糖,眯著眼思考。
“城市有秩序,有情緒,有行為……那如果,他們自己‘想象出神’呢?”
崽崽一頭紮進他懷裡,抱著林楓的腰蹭了蹭:“你說得好像這些‘人’真的有思想了似的。”
林楓卻不以為意:“他們雖然是演算產物,但‘集體意識湧現’本就是複雜係統的特性。當個體數量足夠多、交互足夠複雜後,自然會生出他們自己的想象。”
崽崽歪頭思索了好幾秒,眼睛一亮:“你是說……讓他們信仰你?”
“不。”林楓嘴角挑起一抹神秘笑意,“我隻是提供土壤,看他們自己長出什麼。”
於是,林楓在城市文化核心模塊中寫入了第一道種子指令:
“允許夢位居民基於體驗和情感,自主創作故事、傳說、信仰或精神寄托。”
程序上線後,他什麼也沒乾,隻是靜靜觀察。
一、“燈火婆婆”的傳說
第一天,麵包店老板在自家門前掛起了一盞老舊風鈴燈,掛燈的那天剛好是模擬城市設定的“寒露節”。
一位路過的老太太看見了,笑著說:
“喲,你也信‘燈火婆婆’呀?”
麵包店老板一愣:“婆婆?誰?”
老太太搖著頭笑:“你年輕人啊,不懂舊話了——據說那燈火婆婆啊,會在寒露夜裡提著燈走街串巷,替人帶走噩夢。”
第二天,麵包店老板在麵包紙袋上印了隻“燈火婆婆”的小圖。
第三天,小鎮小學的老師把這段話編進了兒童故事裡。
一周後,靈域市論壇熱帖第一名是:【我昨晚夢見了燈火婆婆,結果今天真升職了!】
“……這就傳開了?”崽崽張大了嘴,“他們真的會自己造神?”
林楓眼中亮起微光:“燈火婆婆,是第一個由數據居民‘集體幻想’構建出的‘精神具象’。雖然她並不真實存在,但在夢位意識空間中,她已具備獨立情緒反饋模型。”
崽崽倒吸一口涼氣:“意思是……她是個‘自發虛擬人格’?”
“沒錯,而且正在成為城市的‘共感錨點’。”
林楓知道,接下來,就是測試這種“共感錨點”能否引導情緒聚合與情緒能量的時刻了。
為了讓“燈火婆婆”的存在影響城市秩序,林楓製造了一個意外的契機。
某個夜晚,一位夢位居民突發“感情危機”模擬事件,在夢湖邊徘徊,崩潰大哭。正常情況下,這種情緒會自動歸檔於“個體失控記錄”,但這次——
他忽然在夢湖水麵,看見一個模糊的身影,提著燈、披著灰布、靜靜站在湖心。
“你還有希望。”那個身影溫柔地說。
次日清晨,那位居民模擬數據恢複穩定,並向周圍人講述了這段“夢境”。
幾個小時後,靈域市的情緒反饋曲線出現異常躍升,整體情緒活躍度提升了約3。
林楓盯著數據圖表,喃喃自語:
“信仰並不是‘神’帶來的,而是‘人類想要相信某些東西’的本能。”
林楓不再手動乾預,而是將“文化生長模塊”全麵開放,同時在靈域市新聞係統中放置了三條引導性故事:
一名旅人聲稱夢中見到了“數據守夜人”,指導他逃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