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站在天塔之巔,眺望下方那座逐漸“神話化”的城市。
燈火婆婆的神像已被數千居民自發設立在市中心廣場,清晨與傍晚都有居民主動跪拜,不再是儀式模擬,而是產生真實情緒共鳴反饋的行為。這一現象,林楓稱之為:
“情感具象化”反饋觸點。
“他們已經擁有了神。”
但林楓知道,僅僅擁有“神”的存在遠遠不夠。
夢位居民,是他構建出的精神模型,本質仍是模擬生命。信仰之力在夢位內部循環,效能有限。
而林楓真正的野心,是:
將夢中的“神明”反向投射入現實世界——
讓現實中的人類,也“信”。
“神明不需真實存在,隻需被相信。”
他緩緩抬手,一枚金色的【夢神種子】在掌中凝聚。那是一枚由靈域市千萬數據情緒凝聚而成的意識核心,內部模擬著燈火婆婆的完整人格、行為邏輯、象征體係。
林楓決定,將這枚“種子”播撒到現實世界的精神邊界。
趙白川實驗室,一項被長期擱置的研究忽然被重新啟動:
“關於群體精神力與共同夢境聯動的實驗。”
而在城市東郊,一家名為“合夢療養院”的機構收到匿名捐贈,獲得了一套全新夢境乾預係統。
與此同時,數個現實中遭遇心理創傷的人群,開始在夢中無意間見到“一個披著灰布、手提燈火的婆婆”。
這些人分彆是:
一位獨自照顧病母三年的中年男人;
一名剛經曆校園暴力的初中女生;
一位罹患ptsd的退伍軍人;
還有,一位深夜行走在天橋邊、準備跳下去的年輕人。
他們在夢中看見了光。
不是白熾燈的刺眼,不是日光的溫熱,而是那盞朦朧的、包裹著“被理解”的燈火。
醒來後,這幾人都出現了短暫的心理穩定期。
而他們,全部都在夢中輕聲說過一句話:
“婆婆,謝謝你。”
林楓坐在夢位最深的【意識中樞區】,看著這些現實人的夢境回溯數據,一邊記錄情緒頻率的波動,一邊輕聲低語:
“很好……你們開始信了。”
他沒有強行讓現實人類“看見”神明,而是通過夢位的自然觸達,讓他們“以為是自己遇見了希望”。
接下來,他啟動【夢界共鳴反饋模塊】,將信仰反饋的微弱能量,通過靈域市“婆婆神像”的聚合節點回流。
現實人類產生的情緒信仰,逐漸轉化為夢位能量源泉的一部分。
這一刻,林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完成了:
信仰跨界回流係統構建。
現實人類——產生信念
夢位神像——聚集情緒
林楓作為天道——轉化與分發能量
他不是神明,但他是“神明的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