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西路軍被轟炸重創的一個營,鄂圖曼軍已經損失了小兩千人。
雖然比起它們的總兵力來說,這點人不值一提,但首戰便付出這樣的代價,已經足以說明它們在指揮上的重大問題。
隻不過,負責這支部隊的指揮官並不在乎這些。
作為能在宮殿中得到寵信的人,它能掌握這支“鄂圖曼的精銳”不是沒有理由的。
當然,這個理由不是因為它得寵,而是它確實有點東西。
但不多......
它知道此戰必須贏,但它也知道明軍的強大。
強行進攻,無異於把自己的未來推入火坑。
但是不進攻,又很可能把整個鄂圖曼推入火坑。
這是個無解的難題,所以它也很苦惱。
送掉一些部隊,在它看來沒什麼,還能寫到戰報中,讓宮殿裡的老爺們見見世麵。
也算是變相為自己解釋一下,為什麼數倍於敵卻不能速戰速決。
嗬嗬~速戰速決?它也想啊!
奈何有心無力,隻能步步為營了。
於是乎,接下來鄂圖曼的進攻不複最初那般激進,反而穩健了起來。
西路軍再次占領了被明軍轟炸過的城區,建立了更穩固的陣地,並逐步向東進攻。
隻不過防守主城區的是正經明軍,戰鬥力可不是蓋的。
在幾次進攻無果之後,自身傷亡就超過三千人的西路軍指揮官,不得不表示隻能配合南路進攻,它們經不起這樣的損失。
南路軍指揮官也表示可以理解,畢竟西路軍本來就不是主力。
鄂圖曼總參謀部指定的計劃是:西路牽製,南路主攻,切斷明軍撤退道路之後,再集中兵力全殲被困在提拉庇鬆主城區內的明軍。
當然,計劃隻是個計劃,真正執行起來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畢竟作為明軍指揮官的英國公,雖然性格有點那啥,但腦子還是夠用的。
他完全知道己方守衛這裡的薄弱點在哪裡,於是把三個主力千戶所都握在手中,除了一個負責阻擊西麵的敵軍外,就隻有一個單獨抽調出來的百戶所蹲在東麵的小城區內,算是插個旗子的作用。
剩下兩個主力千戶所基本都蹲在瀛洲輔助軍後麵,堅決防守他們撤退和補給的道路。
也就是說,鄂圖曼南路軍想要完成計劃,就得正麵擊敗近三萬的明軍主力......
那隻能說是很有“希望”了。
南路軍的指揮官,從空中偵查中獲悉了明軍的部署,整個人都不好了。
它很清楚,若是要完全複刻總參的計劃,那它們現在就該把部隊全部撞似在明軍的防線上,而不是半天都夠不著主城區的邊,基本算是在“摸魚”。
但大明有句話說得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所以,它這回可就要不受一次了!
它要利用好自身優勢,也就是空中和火炮,給明軍施壓,減少己方進攻損耗。
這樣很耗時間,但傷亡會小很多。
而它們其實也不太缺時間了,因為根據幾次的空中偵察來看,明軍在這一線竟然沒有援軍,提拉庇鬆中的明軍就是孤軍深入!
額......乍一聽似乎是好消息?
但根據指揮官的了解,這樣的明軍貌似更加難纏,是妥妥的炸刺大刺蝟!
所以它更不敢猛攻了,打得跟老頭兒樂上街似的“舒適”。
從前線空域抽出精力來的空軍,時不時就光顧提拉庇鬆,投下炸彈的同時,也為地麵部隊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偵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