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匪賊再叫上隊伍裡的婦孺,近兩百人還算是努力的搜尋檢查了一陣。
但在岸邊一個生還者都沒有,明軍甚至沒忘記補刀。
將它們都草草安葬之後,回到村子裡麵繼續搜尋。
最後搜尋了小半天,在村子裡的隱蔽處倒是發現了十九個孩子。
想來應該是它們的父母長輩,在最危急的時刻將它們藏了起來。
而在這些孩子的帶領下,一行人也成功在村裡找到了不少食物和能用的物件。
用背簍、扁擔裝上,帶上這些依然懵懂的孩子,它們一刻都不敢耽誤,收拾收拾便出發向北。
因為……這或許已經是岩掱山附近僅剩的村子之一了,它們要是再待下去遲早會被明軍困住,必須趕緊走。
而從岩掱山往北走出去不遠,就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區。
因為當時明軍登陸的時候,把整個瀛洲從中部攔腰截斷。
北部的藩主抵抗十分激烈,一直退守到北邊沿海都不肯投降。
於是就導致它們途經的區域,被明軍大片大片的淨化,地都被鏟平那種,所以至今都還沒有能恢複如初。
偶爾能看到阿伊砮人遷移至此,甚至還建起一些小型的聚居地。
但無一例外的,阿伊砮人隻要遠遠看到它們就會立刻回避。
但這已經算是一種幫助了。
按理說向明軍彙報才是正理,隻不過這些阿伊砮人似乎不打算這麼做。
不管是不是出於好心,那個光頭都默默念著梻號表示感謝。
它們就這樣平安無事的向北,在光頭的帶領下,抵達了目的地。
那依然是一處山林,隻不過比它們早先藏匿的岩掱山附近更隱蔽,更好藏。
當然,附近也沒有明軍。
最近的明軍都在幾百裡外一處遼東水師的小型補給基地,裡頭貓著至少一個總旗的明軍馬潤和一個百戶所的輔助軍。
攏共不到六百人,卻需要守衛上千萬畝的區域,最快能提供幫助的居然是四散分布在該區域裡的幾千名土著巡警。
真是想想就感覺“百疏一密”。
所以匪賊們選擇在此集結,絕對是明智的選擇。
因為明軍在此的部署太薄弱了,薄弱到任誰都能看出這演技是多麼拙劣。
而且在山腳下就是海岸線,還有海灘可供運送物資的小艇往返。
更棒的是,它們在這裡遇到了不少誌同道合的夥伴。
雖然這導致它們不是第一了,但像落草這種事情還是人多比較好。
人少了不成氣候,遲棗藥丸!
“諸位!請恭迎藩主代表!”
又在駐地歇息了幾日,它們終於迎來了所謂的正主。
一眾老小傀子,盤腿彎腰曲背,好一派恭迎“欽差”的景象。
“諸君,平身吧。”
“無需多禮。”
光頭彎了一陣腰,聽到一股子怪模怪樣的調調便抬起頭。
所謂的藩主代表映入眼簾。
嗯…..長得也怪模怪樣。
你一個大老爺們兒,說話疑似有點夾也就罷了,怎麼臉上還有腮紅啊!
而且這明顯就是塗上去的吧!
“諸位想必都知道了。”
“大明四麵開戰,已然疲於奔命,正該是吾等瀛洲人回歸故土的時候了。”
“而我們還得到嚶米友人的幫助。”
“源源不斷的新式武器,將由我們送到你們手中!”
“屆時!吾等要用一場場勝利,徹底的將明人趕出瀛洲!”
“永遠不要讓他們回來!”
“然後……”
“在蝗居舊址,迎接添鬨嘿哢!”
其他的都好說,但最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