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黃土坡上的新綠_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1章 黃土坡上的新綠(1 / 1)

黃土坡上的新綠

“探索號”穿越赤道暖流時,蕭凡終於把大堡礁的監測數據整理完畢。最後一頁紙上,他特意貼了張莉娜畫的珊瑚礁,筆尖在“共生晶碑”的文字旁輕輕圈了圈——那行“新息肉的顫動裡,藏著藍海的心跳”,總讓他想起老湯姆泛黃照片裡的熱鬨海域。林夏端著兩杯咖啡走來,甲板的風把她的頭發吹得飄起來:“陳教授剛發消息,黃土高原這幾天下了場小雨,原本乾裂的梯田稍微潤了點,但坡上的棗樹還是倒了不少,村民們正忙著扶樹呢。”

蕭凡接過咖啡,指尖的溫度順著杯壁漫開。他低頭翻著資料裡的照片:溝壑縱橫的黃土坡上,裂開的田埂像一道道傷疤,幾棵歪倒的棗樹裸露著褐色根係,旁邊站著滿臉愁容的村民。“得先解決固土的問題,”他用鉛筆在照片上畫了幾道橫線,“魚鱗坑和水平溝必須儘快修,不然下次下雨,梯田還得被衝垮。”

船靠岸時,陳教授帶著兩個村民已經在碼頭等了。六十多歲的陳教授穿著沾滿泥土的運動鞋,手裡攥著個布包,裡麵裝著幾塊不同顏色的黃土樣本:“蕭隊,你們可來了!前天下雨,東邊的坡地塌了一小塊,幸好沒傷到人,但那片梯田裡的穀子全淹了。”旁邊的村民叫王大叔,皮膚黝黑,手上滿是老繭,他接過蕭凡的背包,聲音有些沙啞:“俺們村祖祖輩輩靠這些梯田吃飯,現在土越來越少,莊稼長得一年不如一年,俺們都快愁死了。”

往村裡走的路上,黃土路被雨水浸得有些泥濘,每走一步都要陷下去半隻腳。路兩旁的坡地上,偶爾能看到幾叢枯黃的野草,隻有零星幾棵沙棘還帶著點綠意。“以前這坡上全是樹,”陳教授指著遠處的溝壑,“三十多年前,俺剛來的時候,夏天還能在樹下乘涼,後來樹被砍了種莊稼,土就越來越鬆,一下雨就往下滑。”

到了村裡的臨時科考站——其實就是村民閒置的老房子,蕭凡剛放下行李,就召集大家開會。他攤開黃土高原的地形圖紙,指著標注“嚴重流失區”的黃色區域:“我們分三組行動,第一組跟著陳教授去勘測坡地,確定魚鱗坑和水平溝的位置;第二組跟王大叔去看看倒了的棗樹,能救的先固定,救不了的就補種耐旱的樹苗;第三組準備材料,明天就開始修固土工程。”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蕭凡就帶著隊員跟著陳教授上了坡。剛到東邊的坡地,就看到幾個村民正蹲在梯田邊,用鋤頭挖著被衝垮的田埂。“蕭隊,你們來了!”一個年輕村民站起來,是王大叔的兒子王小虎,他擦了擦臉上的汗,“這田埂衝垮了,明年春天沒法種麥子,俺們想先把它填起來,可土太鬆,填了又塌。”

蕭凡蹲下身,抓起一把黃土,手指一撚,土就散成了細沙。“這土的保水性太差,光填田埂沒用,”他指著坡地的斜麵,“得先在坡上挖魚鱗坑,坑的形狀像魚鱗,能留住雨水,還能固定土壤。每個坑之間再挖水平溝,把雨水引到溝裡,減少衝刷。”

隊員們立刻拿出工具,開始測量坡度。陳教授拿著羅盤,在坡上標記出一個個小點:“坑的直徑要一米,深度半米,間距兩米,這樣既能存水,又不影響種莊稼。”村民們看著隊員們忙碌,也紛紛拿起鋤頭幫忙。王小虎力氣大,一鋤頭下去就能挖個小坑,他笑著說:“俺們以前也在坡上挖過坑,就是沒這麼講究,原來這裡麵還有這麼多門道。”

中午的太陽越來越烈,黃土被曬得發燙,每個人的臉上都沾著泥土,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流,在脖子上衝出一道道泥痕。林夏負責記錄數據,她的筆記本上畫滿了魚鱗坑的示意圖,旁邊還標注著不同位置的土壤濕度。“蕭隊,西邊的坡地土壤濕度比東邊高,是不是可以先在那邊種沙棘?”她指著圖紙問。

蕭凡點點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沙棘的根係發達,能牢牢抓住土壤,還能改善土質。下午我們就去苗圃運樹苗,爭取明天把西邊的坡地種上。”

下午,隊員們跟著王大叔去了村裡的育苗圃。苗圃不大,裡麵種著一排排沙棘和油鬆幼苗,葉子上蒙著一層黃土。“這些幼苗是去年秋天種的,”王大叔蹲下來,輕輕撥掉幼苗葉子上的土,“本來想春天種到坡上,結果春天沒下雨,土太乾,就一直沒敢動。現在下了場小雨,正好能種。”

蕭凡看著幼苗,伸手摸了摸葉子:“這些幼苗長得不錯,就是得帶土移栽,不然根係容易受損。”他讓隊員們準備好塑料筐,把幼苗連土挖出來,小心地放進筐裡。村民們也來幫忙,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像是捧著珍寶。王小虎抱著一筐幼苗,對蕭凡說:“蕭隊,俺們都盼著這些樹能活,等樹長大了,坡上的土就不會再滑了。”

接下來的幾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幫忙。天剛亮,坡地上就滿是忙碌的身影:有的挖魚鱗坑,有的運樹苗,有的修水平溝,孩子們則幫著遞工具、送水。陳教授每天都要去各個坡地查看,手裡的筆記本記滿了數據:“東邊坡地的魚鱗坑已經挖了兩百多個,西邊坡地種了三百多棵沙棘,再種兩百棵油鬆,就能形成防護帶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天下午,蕭凡正在西邊坡地指導村民種沙棘,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他抬頭一看,隻見王小虎跑過來,臉上滿是焦急:“蕭隊!不好了!北邊的坡地塌了一小塊,俺爹他們正在那邊擋土呢!”

蕭凡立刻放下手裡的工具,跟著王小虎往北邊跑。到了坡地,隻見一小塊黃土已經滑了下來,壓壞了幾棵剛種的沙棘,王大叔和幾個村民正用編織袋裝滿土,堆在滑坡的地方。“剛才突然聽到‘轟隆’一聲,土就滑下來了,”王大叔喘著氣說,“幸好這地方沒種莊稼,不然損失就大了。”

蕭凡蹲下來查看滑坡的地方,發現這裡的土壤比其他地方更鬆散,而且沒有挖魚鱗坑。“這裡的坡度過陡,土壤又鬆,必須先加固,”他對隊員們說,“立刻在滑坡周圍挖一圈截水溝,再用沙袋堆成防護牆,防止繼續滑坡。”

隊員們和村民們一起動手,有的挖截水溝,有的裝沙袋,有的堆防護牆。天色漸漸暗下來,大家還在忙碌,村裡的婦女們送來晚飯——饅頭和土豆絲,大家坐在坡地上,就著礦泉水吃起來。王大叔看著堆好的防護牆,歎了口氣:“俺們以前總覺得,隻要多開荒,就能多種莊稼,現在才知道,把土保住了,才能有飯吃。”

蕭凡拍了拍他的肩膀:“彆擔心,等我們把魚鱗坑和水平溝修完,再種上樹,坡上的土就會越來越結實,以後就不會再滑坡了。”

接下來的幾天,天氣格外好,沒有下雨,也沒有大風。隊員們和村民們一起,加快了固土工程的進度。東邊坡地的魚鱗坑挖完了,每個坑裡都種上了一棵油鬆;西邊坡地的沙棘和油鬆種滿了,遠遠望去,已經能看到一片淡淡的綠色;北邊滑坡的地方,防護牆也加固好了,截水溝裡還蓄了點雨水。

這天上午,蕭凡正在查看剛種的沙棘,忽然看到王小虎跑過來,手裡拿著個小籃子,裡麵裝著幾顆紅色的果實。“蕭隊,你看!這是俺家樹上結的紅棗,雖然不多,但比去年甜!”王小虎把紅棗遞給蕭凡,“俺爹說,等坡上的樹長大了,俺們就把家裡的棗樹都移到坡下,讓它們好好長。”

蕭凡接過紅棗,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裡散開。他抬頭看向坡地,隻見一排排沙棘和油鬆在陽光下挺立著,葉子上的黃土被風吹掉,露出了鮮亮的綠色。陳教授走過來,手裡拿著土壤樣本:“蕭隊,你看,這是剛取的土樣,比之前濕潤多了,而且裡麵的有機質也增加了,再過幾年,這土就能種莊稼了。”

村民們也都圍過來看,臉上滿是笑容。王大叔看著坡上的新綠,聲音有些激動:“俺活了五十多年,第一次看到坡上種了這麼多樹,俺們的梯田有救了!”

傍晚時分,蕭凡坐在村裡的老槐樹下,手裡拿著筆記本,畫著黃土坡的未來景象:坡上長滿了沙棘和油鬆,梯田裡種著耐旱的穀子和玉米,村民們在田埂上笑著收割。林夏走過來,遞給她一杯熱茶:“陳教授說明天要帶我們去看村裡的老水井,聽說那口井已經有一百年了,以前水很足,後來因為水土流失,水位越來越低,現在終於又有水了。”

蕭凡接過熱茶,心裡暖暖的。他看著遠處的黃土坡,夕陽的餘暉灑在坡上的新綠上,像是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紗。他知道,修複黃土高原的路還很長,但隻要大家一起努力,總有一天,這片溝壑縱橫的土地會重新變得綠意盎然,村民們會在這片土地上收獲希望。

第二天清晨,“探索號”的隊員們準備離開黃土高原。村民們都來送行,王大叔給他們裝了滿滿一筐紅棗,莉娜的爺爺老湯姆托人寄來的珊瑚化石手鏈,蕭凡一直戴在手上。陳教授握著蕭凡的手,眼裡滿是期待:“蕭隊,等明年春天,你們一定要來看看,坡上的樹肯定長得更高了,梯田裡也能種麥子了。”

蕭凡點點頭,鄭重地說:“我們一定會來的,到時候,我們還要幫你們修更多的固土工程,種更多的樹。”

“探索號”的汽笛聲響起,緩緩駛離碼頭。蕭凡站在甲板上,揮手向村民們告彆,直到他們的身影變成遠處的一個小點。林夏走到他身邊,遞來一杯熱可可:“下一站,亞馬遜雨林。科考站的李教授說,那裡的熱帶雨林正在被砍伐,很多珍稀動物都失去了家園,我們得去看看能不能幫忙。”

蕭凡接過熱可可,指尖傳來溫暖的觸感。他翻開李教授發來的資料,照片上的亞馬遜雨林雖然依舊茂密,但邊緣已經出現了一片片裸露的土地,幾隻猴子在光禿禿的樹乾上焦急地張望。“走吧,”他對林夏說,“去開啟下一個約定。”

“探索號”的汽笛聲再次響起,朝著亞馬遜雨林的方向駛去。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像是在為他們指引方向。蕭凡知道,這場與地球的共生之約,永遠不會結束,而他們的腳步,也會一直朝著希望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開漁場 極品小村霸 美利堅廚神,從荒野獨居開始 仙逆:我,王家老祖,收徒李慕婉 鬥破:開局綁定小醫仙,十倍反饋 攝政王彆急,太子妃要帶崽嫁你了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 無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