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守護:小區啟建與夢想生長
八月的雨林總帶著突如其來的陣雨,剛給華南虎幼崽爪印做完拓印的林曉,慌忙把記錄本塞進防水袋。她抬頭時,正看見蕭凡和李教授沿著鬆林間的小路走來,兩人手裡捧著一疊藍圖,雨水打濕了紙邊,卻沒擋住眼裡的亮意。
“華南虎保護小區的規劃方案,省裡剛批下來了!”李教授把藍圖鋪在臨時搭建的木桌上,指著標注“核心保護區”的區域,“清溪北坡這片鬆林劃進去,外圍再設三公裡的生態廊道,連接柳溪的濕地,這樣華南虎母子活動起來更安全。”
蕭凡蹲下身,在藍圖上圈出幾個紅點:“這幾個位置要裝智能監測設備,和基因庫聯網,一旦拍到華南虎,數據能實時同步。還有,得在廊道旁種上華南虎愛吃的毛竹和野山楂,吸引它們往廊道活動。”
林曉湊過來,手指輕輕點在“生態教育站”的標注上:“蕭老師,這裡是要給我們上課嗎?”
“不僅是上課,還要放你們的科研筆記和監測照片。”蕭凡笑著揉了揉她的頭發,“以後其他學校的孩子來,都能看到你們的成果。”
可規劃剛落地,新的難題就來了。生態廊道要經過老陳鄰居的幾畝玉米地,那戶人家的主人王嬸聽說要占田種植物,當天就扛著鋤頭堵在了路口:“我這玉米再有兩個月就熟了,占了地,我今年的收成咋辦?”
蕭凡和葉知瀾特意帶著補償方案去找王嬸,可王嬸根本不接:“我不要錢,我就想要我的地!”這時,跟著來的林曉突然開口:“王奶奶,您見過華南虎嗎?我們上次拍到小老虎的爪印,比我的手掌還小呢!要是廊道修好了,小老虎就能順著廊道去找吃的,不會餓肚子了。”
她掏出記錄本,翻出幼虎爪印的照片,又指著裡麵的玉米地監測數據:“我們還發現,您家玉米地旁邊的灌木裡,有很多田鼠洞,要是種上毛竹,能吸引吃田鼠的蛇和黃鼠狼,您的玉米就不會被田鼠啃了。”
王嬸盯著照片看了半天,又摸了摸記錄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跡,語氣軟了下來:“真能護著小老虎?還能幫我管田鼠?”
“真的!”葉知瀾趕緊接話,“我們還會給您補種高產的玉米品種,等廊道的植物長起來,說不定還能吸引遊客來看華南虎,您在家門口賣些土特產,收入比種玉米還多呢!”
王嬸終於點了頭,第二天一早就主動跟著蕭凡去丈量土地。看著王嬸彎腰清理玉米地旁的雜草,葉知瀾忍不住跟蕭凡說:“有時候孩子的話,比我們的大道理管用多了。”
九月初,保護小區的建設正式啟動。省林業大學的學生們帶著紅外相機和智能監測設備進山,夏令營的孩子們也沒閒著,“蜂虎小隊”改成了“虎蹤監測小隊”,每天跟著巡護隊在鬆林裡轉,記錄植被變化,還學會了辨認華南虎的糞便和足跡。
林曉的記錄本上,又多了新的內容:“9月5日,在核心保護區邊緣發現新鮮的野山楂果核,旁邊有華南虎的足跡,應該是母虎帶著幼虎來覓食了。”她還畫了一幅簡筆畫,母虎低著頭,幼虎在旁邊蹦跳,旁邊寫著“希望它們每天都能找到好吃的”。
可沒過多久,智能監測設備就出了問題。有兩台設備連續三天沒傳回數據,蕭凡帶著團隊進山檢查,發現設備被鬆鼠咬斷了線路,還有一台掉進了石縫裡。“得給設備加個防護殼,再選個鬆鼠夠不著的位置。”蕭凡蹲在石縫旁,費力地把設備勾出來,“下次讓孩子們也參與進來,他們眼睛尖,說不定能找到更合適的安裝點。”
果然,第二天林曉就帶著小隊找到了一處合適的位置——一棵老鬆樹上的分叉處,既隱蔽又離地麵高,鬆鼠根本爬不上去。孩子們還找來藤蔓,把設備纏在樹乾上,做了個簡單的偽裝。“這樣不僅鬆鼠碰不到,遊客也不容易發現。”林曉得意地說,眼裡滿是成就感。
十月的雨林漸漸染上秋意,保護小區的生態廊道初見雛形。毛竹和野山楂抽出新芽,廊道旁的灌木裡,偶爾能看到豹貓的身影。老陳和王嬸成了巡護隊的主力,每天早上都要沿著廊道走一圈,看看有沒有人亂砍濫伐,順便給監測設備換電池。
“你看,這棵毛竹都長到一人高了!”老陳指著廊道旁的毛竹,語氣裡滿是自豪,“上次我還看到一隻小鬆鼠在上麵爬,要是華南虎來了,肯定能吃到新鮮的竹筍。”
王嬸也笑著說:“我家新種的玉米長得可好了,田鼠真的少了很多。前幾天還有遊客來問華南虎的事,我跟他們說,再等段時間,說不定就能拍到了。”
與此同時,生態教育站也裝修好了。葉知瀾把孩子們的科研筆記做成了展覽牆,還放了一台大屏幕,循環播放監測到的動物影像。開館那天,星光小學的孩子們都來了,林曉站在自己的筆記前,給其他學校的孩子講解:“這是我們拍到的藍喉蜂虎,它們喜歡在沙坡上築巢;這是豹貓的活動時間表,它們淩晨五點最活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然,大屏幕上閃過一個模糊的身影,棕黃色的皮毛帶著黑色橫紋,後麵還跟著一個小小的身影。“是華南虎母子!”孩子們瞬間歡呼起來,蕭凡趕緊讓技術人員把畫麵放大——母虎正低著頭啃食一隻野兔,幼虎在旁邊好奇地蹭著母虎的腿。
“這是我們第一次拍到這麼清晰的華南虎母子影像!”李教授激動地說,“說明保護小區的建設有效果了,它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
十一月初,省電視台來采訪保護小區,林曉作為學生代表,對著鏡頭說:“我以後想當一名雨林科學家,繼續保護華南虎,保護雨林裡的每一個生命。”她的話,被記錄在了新聞裡,也傳到了更多孩子的耳朵裡。
有一天,蕭凡收到了一封來自偏遠山區小學的信,信裡是幾個孩子畫的華南虎,還有一段話:“我們看到了新聞,也想加入雨林科研小隊,幫著保護華南虎。”蕭凡立刻給他們回了信,寄去了簡易的監測手冊和空白記錄本。
十二月的寒風吹進雨林,可保護小區裡卻滿是暖意。華南虎母子的影像被上傳到基因庫,成了最珍貴的資料;孩子們的科研筆記又多了厚厚的一疊,被送到省教育廳,當成了中小學生態教育的教材;老陳和王嬸的土特產攤子也擺了起來,遊客越來越多,村裡的人也漸漸加入了保護雨林的隊伍。
蕭凡站在生態教育站的窗前,看著外麵嬉戲的孩子們,又看了看屏幕上華南虎母子的影像,忽然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葉知瀾走過來,遞給他一杯熱茶:“明年春天,我們可以在廊道旁種更多的植物,再組織一次全省的雨林科研聯賽,讓更多孩子參與進來。”
蕭凡點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的雨林。他知道,雨林的守護之路還很長,但隻要有科研人員的堅持,有孩子們的熱愛,有村民的支持,這片雨林裡的生命,終將在守護中生生不息。而那些關於雨林的夢想,也會像種子一樣,在更多人的心裡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