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前的最後一次調試
陳教授的車停在實驗室樓下時,蕭凡剛把最後一份數據報告打印出來。葉之瀾正蹲在地上,把密封好的實驗樣品箱綁在行李箱上——箱子裡裝著“紅海素082”號的藻株樣本和檢測試劑,是要帶到學術會議現場做展示用的,容不得半點差池。
“東西都帶齊了?”陳教授走進來,手裡拿著個黑色公文包,拉鏈拉得嚴嚴實實,“會議手冊、ppt優盤、備份數據我都帶了,你們的身份證和房卡放在最外層口袋,彆到了酒店找不著。”
葉之瀾直起身,拍了拍樣品箱上的封條:“放心吧陳教授,樣品用泡沫墊裹了三層,檢測報告和數據圖表按您說的,打印了五份備用,連簽字筆都多帶了兩支。就是……”她看了眼蕭凡手裡的報告,“最後一次調試的轉化率數據,真的不用再補測一遍嗎?我總覺得0.4毫克克還能再提一提。”
蕭凡把報告疊好放進文件袋,指尖在“轉化率12”那行字上頓了頓:“時間來不及了,現在去測至少要等三個小時,趕不上下午的簽到。而且咱們已經做了五次平行驗證,數據穩定,沒必要冒遲到的風險。”
陳教授點點頭,拎起樣品箱試了試重量:“蕭凡說得對,這次會議重點是展示‘從無到有’的突破——能穩定產出紅海素成品,就已經比很多團隊強了。轉化率的優化,等拿到投資再慢慢做。”
三人拎著行李往樓下走,實驗室的門在身後鎖上,金屬鎖芯轉動的聲音,像為這段封閉研究畫上了個短暫的句號。車窗外的街道很熱鬨,和實驗室裡的寂靜截然不同,葉之瀾看著路邊掠過的商鋪,突然想起封閉期間吃了十幾天的泡麵,忍不住笑了:“等會議結束,咱們去吃頓火鍋吧,我要吃特辣的。”
“先等拿到投資再說。”蕭凡坐在副駕上,打開筆記本電腦,最後一次檢查彙報ppt。屏幕上,“紅海素培養技術突破”的標題用加粗的紅色字體,下麵跟著的數據圖表清晰明了——從初始的褐化失敗,到前體濃度突破,再到成品轉化成功,每一步都標注著具體時間和參數。
陳教授從後視鏡裡看了兩人一眼,笑著說:“彆說火鍋了,要是能和康啟生物談成合作,我請你們吃一個月的大餐。不過這次會議也有不少競爭對手,隔壁省的綠研生物,據說也在做紅海素培養,你們彙報的時候要沉住氣,彆被人問住。”
葉之瀾立刻坐直身體:“陳教授,您放心,我們把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都列出來了,比如‘如何保證大規模培養的穩定性’‘成品提純的成本控製’,連‘後續的動物實驗計劃’都準備好了答案。”
蕭凡也點頭,把ppt翻到“未來規劃”那頁:“我們還加了工業化生產的初步方案,估算了設備投入和產能,康啟生物是做製藥的,肯定關心這些實際問題。”
車開了兩個小時,終於到了學術會議所在的酒店。簽到處已經排起了長隊,不少人手裡都拿著厚厚的資料袋,胸前彆著代表證,討論的話題大多圍繞著“生物製藥”“新型材料”,偶爾能聽到“紅海素”三個字,讓葉之瀾瞬間緊張起來。
“先去房間放行李,下午兩點在三樓會議室彩排。”陳教授看了眼手表,“你們倆趁這段時間,再把彙報內容順一遍,蕭凡負責講實驗過程和數據,之瀾負責答問和補充,分工彆亂。”
進了酒店房間,葉之瀾把樣品箱放在桌子中央,又用濕紙巾擦了三遍桌麵,才敢把檢測試劑拿出來核對。蕭凡則打開電腦,連接酒店的投影儀,開始模擬彙報——他的聲音不大,但每個數據都報得準確,連“083”號培養皿的補救過程都講得很詳細,沒有半點隱瞞。
“這裡可以再簡化點。”葉之瀾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手裡拿著個小本子記錄,“補救過程不用講那麼細,重點說‘如何通過無菌操作優化避免類似問題’,這樣更能體現我們的經驗。”
蕭凡點點頭,把那段內容做了修改。兩人就這樣一句一句地摳細節,連ppt上的圖表顏色都調整了——原本的紅色線條太刺眼,改成了淡藍色,既清晰又不突兀。
下午兩點的彩排很順利。會議室裡的投影儀和音響都沒問題,蕭凡的彙報時間控製得剛好,二十分鐘的內容,不多不少。陳教授坐在下麵,偶爾提幾個建議,比如“把數據對比圖再放大點”“答問時要看著評委的眼睛”,兩人都一一記在心裡。
彩排結束後,三人去餐廳吃晚飯。剛坐下,就看到鄰桌坐著幾個穿西裝的人,胸前的代表證上印著“綠研生物”的ogo。其中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正拿著份資料,大聲說:“我們的紅海素前體濃度已經到2毫克克了,這次會議肯定能拿下康啟生物的投資。”
葉之瀾的筷子頓了一下,看向蕭凡。蕭凡卻沒什麼反應,隻是夾了口菜,低聲說:“彆理他們,咱們有成品轉化的數據,這才是核心優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教授也笑了,給兩人各夾了塊排骨:“前體濃度高不代表什麼,能穩定轉化成成品,才是真本事。他們要是真那麼厲害,就不會在飯桌上吹牛了。”
葉之瀾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大口吃起飯來。她知道,綠研生物的前體濃度確實比他們高,但對方一直沒公布過成品轉化的數據,說不定還卡在那一步。而他們不僅實現了轉化,還能穩定產出,這才是這次會議的底氣。
晚上回到房間,葉之瀾又把樣品箱檢查了一遍,確認藻株樣本沒問題後,才洗漱休息。蕭凡則打開電腦,最後一次核對數據——他把所有的檢測報告都掃描成了電子版,存在三個不同的u盤裡,還發了份郵件到自己的郵箱,生怕現場出什麼意外。
“早點睡吧。”葉之瀾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明天早上八點就要簽到,七點就得起床。”
“再等十分鐘。”蕭凡盯著屏幕上的數據表,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我把數據彙總表再做個簡化版,萬一評委要看,能馬上拿出來。”
葉之瀾沒再催他,隻是靜靜地看著他的背影。酒店房間的燈光很柔和,落在蕭凡的肩膀上,像一層淡淡的光暈。她想起封閉研究的那些日子,想起兩人一起解決難題的時光,突然覺得,不管明天的結果如何,能一起走到這一步,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十分鐘後,蕭凡終於關了電腦。他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睡不著,腦子裡反複過著彙報的內容,生怕哪個地方漏了。葉之瀾知道他在緊張,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彆想了,咱們都準備得這麼充分了,肯定沒問題。再說,就算這次沒談成,咱們還有數據,還能找其他投資方。”
蕭凡轉過頭,看著葉之瀾的眼睛,突然笑了:“你說得對,反正咱們已經邁出最難的一步了。”
第二天早上七點,兩人準時起床。葉之瀾穿了件白色的連衣裙,外麵套了件淺色的西裝外套,顯得乾練又專業。蕭凡則穿了套深灰色的西裝,是去年參加學術會議時買的,一直沒怎麼穿,今天穿在身上,剛好合身。
“樣品沒問題吧?”蕭凡幫葉之瀾拎著樣品箱,又檢查了一遍封條。
“放心吧,我早上起來看了,藻株還很新鮮。”葉之瀾拍了拍他的胳膊,“走吧,陳教授應該在樓下等我們了。”
到了會議室,裡麵已經坐了不少人。康啟生物的李總監坐在第一排,手裡拿著個筆記本,正和旁邊的人低聲交談。陳教授帶著兩人走過去,禮貌地打了個招呼:“李總監,好久不見。”
李總監抬起頭,看到他們,笑著站起來:“陳教授,你們來了。聽說你們在紅海素培養上有新突破,我可等著聽你們的彙報呢。”
蕭凡和葉之瀾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信心。他們知道,接下來的二十分鐘,將是決定項目未來的關鍵。
彙報開始了。蕭凡走上台,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然後看向台下的評委和觀眾,聲音清晰而穩定:“各位老師,各位同行,今天我要彙報的項目是‘紅海素高效培養及成品轉化技術研究’。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項目背景……”
他的彙報很流暢,從項目背景到實驗過程,再到數據結果和未來規劃,每一部分都講得很詳細。當講到“082”號培養皿檢測到紅海素成品時,台下傳來一陣小聲的議論,李總監也抬起頭,認真地看著屏幕上的檢測報告。
答問環節到了。一個評委站起來,問:“你們的成品濃度隻有0.4毫克克,這個濃度在工業化生產中,成本會不會太高?”
葉之瀾立刻站起來,微笑著回答:“這位老師您好,我們目前的成品濃度確實還有提升空間,但我們已經找到了優化方向——通過添加深海嗜熱菌的代謝產物,預計能將濃度提升到0.8毫克克以上,屆時成本會降低40。而且我們的培養周期隻有十四天,比行業平均水平縮短了一周,這也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評委點了點頭,沒再追問。接下來,又有幾個評委提出了問題,比如“如何保證藻株的遺傳穩定性”“成品的純度如何控製”,蕭凡和葉之瀾都回答得很到位,既專業又易懂。
彙報結束時,台下響起了掌聲。李總監看著他們,笑著說:“你們的研究很紮實,尤其是成品轉化這一步,解決了行業的大難題。下午我們安排個時間,詳細談談合作的事?”
蕭凡和葉之瀾同時愣住了,然後都笑了。陳教授拍了拍他們的肩膀,對李總監說:“好啊,我們隨時都可以。”
走出會議室時,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暖洋洋的。葉之瀾看著手裡的樣品箱,突然覺得,那些封閉研究的日子,那些熬夜加班的時光,都值了。
“晚上去吃火鍋。”蕭凡突然說,聲音裡帶著難掩的喜悅。
葉之瀾點點頭,眼睛亮了:“好啊,要特辣的!”
陳教授走在後麵,看著兩人的背影,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紅海素研究的路還很長,接下來還有成品提純、動物實驗、規模化生產等無數個難題等著他們。但此刻,看著這兩個年輕而堅定的身影,他相信,他們一定能走得更遠,一定能讓紅海素真正走進現實,幫助更多需要它的人。
而蕭凡和葉之瀾也清楚,這次學術會議的成功,隻是項目的一個新起點。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把合作落地,把技術優化,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最終的目標前進。就像他們在封閉研究期間那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一起扛,一起解決,直到看到那束屬於他們的,更亮的光。
喜歡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請大家收藏:()未來我必將站在世界之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