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歹說,磨破了嘴皮子,阿公仍舊鐵了心不鬆口,
非要見到實打實的錢才肯罷休。
蘇甜看縣裡工作人員為難的樣子,直播也不能耽誤。
她想了想,向周行知提出新方案:
“要不這樣,我按目前市場最高價,把所有貨都先收下來。
後續的運輸包裝、定價銷售都由我負責,賣多賣少、賺多賺少,全是我的事。”
周行知凝神聽完蘇甜的話,當即與縣裡工作人員碰頭,
一場緊急短會迅速召開。
會議結束後,周行知讓工作人員統計多少村民和老人家一樣的想法。
周行知盯著工作人員統計,效率很高,很快通知到所有村民。
這樣的想法的人有,還不少,畢竟千百年來傳統,這邊都是銀貨二迄。
“這個價格縣裡也評估過,完全合理,既不讓鄉親們吃虧,也在預算範圍內。”
周行知和蘇甜一起商量著收購的價格,蘇甜和吳琪也在算成本。
現在如果她們把村民的農產品都收下,對她們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特彆是需要一大波資金。
蘇甜向一位在直播賣貨中認識的博主請教了她現在遇到的問題。
他粉絲量已超200萬,給蘇甜分享了不少實用直播經驗。
蘇甜這次直播碰到村民有顧慮的情況。
他提醒蘇甜一定要簽好合同,明確產品所屬權,成交後做好解釋溝通,避免後續麻煩。
畢竟是助農產品,和品牌直播不同,他吐槽這事兒雖是好事,卻容易吃力不討好。
兩人認識說來也巧,當時這位博主和蘇甜直播同個品牌,
品牌方讓蘇甜參考這位博主的直播機製。
蘇甜就私信問了些問題。
沒想到回答後兩人越聊越熟,博主看了蘇甜的視頻,
還提了很多實用建議,蘇甜也很認可。
現在他倆算是互聯網“好朋友”約好了下次來雲南找蘇甜吃美食。
這位博主是拍短視頻賽道,有了人氣後化作流量密碼。
蘇甜此前沒有直播想法,但因這次助農直播的契機跨出第一步。
接觸後發現直播比接廣告更掙錢,她也借此突破了自己。
即便這次可能不掙錢,她也堅持要幫村民賣出農產品,這本來也是她的初心。
更因覺得這也是她價值的體現,能從中收獲成就感。
麵對收購農產品所需的大額資金,蘇甜犯了難。
一下子拿出全部貨款實在不現實。
蘇甜懷著忐忑的心情,想著與村民們誠懇溝通,
提出能否先支付一筆定金,承諾隻要產品順利售出,便立即結清尾款。
蘇甜和周行知說了她的為難之處,希望通過這種靈活的付款方式。
既能減輕資金壓力,也能幫助村民將農產品順利推向市場。
周行知也很認同,本來是請人家來幫忙的,蘇甜這次直播基本上算是“義務勞動”了。
在大理xx縣的田間地頭,提起周行知的名字,村民們總會不自覺地豎起大拇指。
這些年,他牽頭修繕了年久失修的灌溉水渠,讓乾涸的農田重獲生機;
帶著農戶改良種植技術,讓滯銷的山貨請商家來收購;
地方太遠,山路不平,很多收購商都不願意來,他們選擇性很多。
周行知就努力修路。
樁樁件件,村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如今,麵對蘇甜提出的定金合作方案。
大家雖有顧慮,但周行知做的擔保,便紛紛點頭。
部分村民雖對直播賣貨這類新事物心存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