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書房裡,李靜鬆正在臨帖。宣紙上的"和光同塵"四字墨跡未乾,在台燈下泛著幽光。案頭擺著個青瓷香爐,線香的煙跡在空中畫出曲折的軌跡。
"來了?"老人頭也不抬,"茶自己倒。"
程遠講述完今天的經曆,李靜鬆終於擱下毛筆:"知道為什麼是"暫代"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考驗我?"
"不,"老人用鎮紙壓住宣紙,"他們在等一個信號。"
"什麼信號?"
"你真正想要什麼的信號。"李靜鬆從抽屜取出封信,"青城山茶學院的邀請函,聘你當客座講師,教創意與東方美學。"
程遠接過信封,紙質厚實得像樹皮。拆開後,落款處孫道長的印章鮮紅如血,旁邊還有行小字:"令尊已應允茶藝講師一職。"
"這..."程遠手指發抖。父親竟要放棄生活了六十年的江南,去深山教茶道?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李靜鬆翻開本《菜根譚》,"但總有人把棋子攥出汗,也不敢放下。"
程遠望向窗外。夜色中的城市燈火通明,玻璃幕牆大廈互相反射著彼此的影像,構成無限延伸的虛幻迷宮。他突然想起電梯裡那個疲憊的倒影,想起會議室裡王總扭曲的臉,想起父親針灸時顫抖的背脊。
"我需要時間考慮..."
"當然。"李靜鬆合上書,"但記住,水不會問"該往哪流",它隻流向低處。"
回家後,程遠泡了父親寄來的藥茶。苦澀中帶著回甘,像極了人生況味。他打開電腦,屏幕亮起的瞬間,自動播放起青城山的視頻——父親在晨霧中打太極,動作雖笨拙卻認真,遠處山巒如黛,幾隻白鶴掠過天際。
郵箱提示音打斷了他的出神。新郵件來自國際廣告節組委會,他參與的那個山區蘋果項目入圍了"年度最具社會價值獎"。正文最後寫著:"我們欣賞這種回歸本真的創意理念。"
程遠突然笑了。他撥通視頻電話,母親的臉立刻擠滿屏幕:"兒子!你爸非要把他的破茶具全打包..."鏡頭轉向一旁,父親正小心翼翼地把茶壺裹進舊毛衣裡,像個準備春遊的孩子。
"爸,"程遠嗓子發緊,"我可能...也要換個工作。"
父親的手頓住了。在長到令人心慌的沉默後,老人突然說:"那個...李教授寄的茶譜...咱倆一起研究?"他聲音發顫,像在極力壓抑什麼情緒。
母親把鏡頭轉向自己,悄悄做口型:"他昨晚哭了一宿!說耽誤了你這麼多年..."
程遠眼眶發熱。屏幕裡的父親佝僂著背整理茶具,白發在燈光下像層薄雪。那些爭吵、冷戰、摔碎的茶杯,原來都是愛的另一種表達。
掛斷後,程遠打開述職報告,在最後一頁加上段話:"真正的創意不是製造欲望,而是發現需求;不是征服自然,而是順應人性。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保存文件時,他瞥見書架上那本《道德經》。書簽露出的一角上,李靜鬆的字跡依稀可辨:"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窗外,一輪滿月升到城市上空。月光與霓虹交織,在高樓之間流淌成奇異的光河。程遠想起青城山清澈的溪水,想起會議室裡那些緊張的麵孔,想起父親包裹茶壺時顫抖的手指。所有這些碎片,都在他心裡慢慢沉澱,如同茶葉在熱水中舒展,釋放出原本的滋味。
手機亮起,是小林的信息:"同事們都想做那個公益項目,就算加班也不要錢!"後麵跟著十幾個笑臉表情。程遠回複:"明天早會,我請大家喝茶。"
他取出父親寄來的茶餅,普洱的陳香立刻充盈房間。茶餅上用金線壓著"和光同塵"四字,在台燈下微微發亮。程遠想起李靜鬆說的"水隻流向低處",突然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決定了。
茶湯在杯中泛起琥珀色的光暈,水汽氤氳中,他仿佛看見父親在青城山的晨霧裡泡茶,而自己正帶著一群年輕人,在溪邊記錄最真實的故事。
喜歡上善若水,尋安請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尋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