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點進攻”,全麵轉向了“重點防禦”。
他,被打怕了。
他知道,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掉張合那支神出鬼沒的“鳳凰”部隊之前。
他的任何一個高級將領,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部規秀。
而重慶方麵,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反應則更加複雜。
他們一方麵,為日軍遭此重創,而感到欣喜。
另一方麵,又為獨立旅的實力,已經膨脹到如此恐怖的地步,而感到了深深的、發自骨髓的恐懼。
他們意識到,在華夏的北方,一個他們完全無法控製的、嶄新的、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實體,已經悄然崛起。
而他們,除了默認這個事實之外,彆無他法。
一時間,整個華北戰場,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的平靜。
日軍,龜縮不出。
國軍,望而卻步。
獨立旅,成了這片廣闊土地上,唯一的、實際的掌控者。
張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由“斬首”阿部規秀,所帶來的巨大戰略機遇期。
他知道,這片平靜,不會持續太久。
一旦日軍,從太平洋戰場的泥潭中,緩過勁來。
或者,一旦國際局勢,發生新的變化。
更加殘酷的、決定命運的決戰,終將到來。
他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去積蓄力量,去發展壯大。
“命令!”
在一次根據地最高級彆的會議上,張合站在巨大的地圖前,聲音,傳遍了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根據地,進入下一個階段——‘騰飛’計劃!”
“軍事上,我們要以‘鳳凰’特戰旅為模板,對全旅所有部隊,進行全麵的、特戰化的改造。我要讓我們的每一支部隊,都具備獨立滲透、破襲、斬首的能力!”
“工業上,‘鐵牛’的成功,隻是一個開始。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飛馬’!我們要利用那台‘雙黃蜂’發動機,和美國人提供的技術,開始我們自己的、航空工業的探索!我要讓根據地的上空,飛翔著我們自己製造的偵察機和戰鬥機!”
“騰飛”計劃的提出,如同一聲響亮的號角,在剛剛經曆了大戰、贏得了喘息之機的太行山根據地裡,吹響了新一輪建設的序章。
這不再是簡單的休養生息,而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一場旨在將根據地從一個農業化的、遊擊戰的基地,徹底轉變為一個擁有現代化軍事力量和工業基礎的、強大實體的深刻變革。
計劃的核心,是兩個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的項目——“飛馬”與“太行工業大學”。
太原兵工廠,最核心的秘密車間裡。
那台從美國c47運輸機上拆下來的“雙黃蜂”航空發動機,已經被小心翼翼地分解開來,數千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精密零件,被分門彆類地擺放在鋪著白布的長條桌上,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
伊藤,這位前東京光學儀器廠的技師,此刻正戴著一副高度數的老花鏡,手裡拿著放大鏡和遊標卡尺,神情專注得如同一個正在鑒賞稀世珍寶的藝術家。他的身邊,圍著兵工廠所有最頂尖的工程師和技術骨乾。
“各位,請看這裡。”伊藤用鑷子,夾起一片薄如蟬翼的渦輪葉片,聲音裡充滿了敬畏,“這種材料,不是我們目前能冶煉出來的任何一種合金。它的強度、韌性,還有耐高溫的特性,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還有這個,”他又指向一個結構複雜的燃油泵,“它的加工精度,是以‘微米’為單位計算的。我們最好的機床,誤差都比它大上百倍。”
現實,是冰冷而殘酷的。
這台發動機,就像一個來自更高文明的“天外來客”,用它每一個無可挑剔的細節,向根據地的工程師們,展示著他們與世界頂尖工業水平之間,那道如同天塹般的巨大鴻溝。
車間裡,陷入了一片壓抑的沉默。
“我們……真的能造出這種東西嗎?”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喃喃自語,聲音裡充滿了挫敗感。
“現在,不能。”
一個沉穩的聲音,從人群後傳來。張合不知何時,已經站到了他們身後。
他走到那台被分解的發動機前,拿起一個活塞,在手裡掂了掂。
“但是,我們不能,不代表我們的後人,不能。”
他看著在場的所有人,眼神明亮而堅定。
“我把這台發動機拆開,不是為了讓你們現在就仿製它。我是要把它,當成我們的第一個、也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去‘製造’,而是去‘學習’。把它的每一個零件,都給我畫成最標準的工程圖紙。把它的每一種材料,都給我分析出最詳細的化學成分。把它的每一個工作原理,都給我寫成最通俗易懂的教科書。”
“這些圖紙,這些數據,這些教科書,”張合的聲音,變得高昂起來,“就是我們‘太行工業大學’,航空動力係的第一批教材!就是我們華夏航空工業,未來的第一塊基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不要你們,給我一個奇跡。我要你們,給我一個,可以讓我們去創造奇跡的……開始!”
這番話,如同一道電流,瞬間擊穿了所有人心中的迷茫和挫敗。
是的,他們現在造不出來。
但是,他們可以學。
他們可以,為那些將要踏入“太行工業大學”校門的、更年輕、更聰明的孩子們,鋪好第一塊路,點亮第一盞燈。
一種沉甸甸的、關乎未來的曆史使命感,在每個工程師的心中,油然而生。
車間裡,再次恢複了忙碌。但這一次,氣氛不再壓抑,而是充滿了求知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而在車間的另一頭,一個相對簡陋的木工房裡。
另一個“飛馬”計劃的分支項目,正在悄然進行。
張合知道,直接造飛機不現實,但他們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製造滑翔機。
他們繳獲過日軍的軍用滑翔機殘骸。兵工廠的工人們,正在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的帶領下,用根據地裡最常見的榆木和帆布,嘗試著,複製和製造機翼和機身骨架。
張合的目標很明確:先解決“飛”的問題,再解決“動力”的問題。
他要用這些滑翔機,來培養根據地的第一批飛行員的膽量和基本操控能力。
他要讓根據地的戰士們,先習慣於從天空俯瞰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