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的寒冬,襄陽城迎來了它最沉重的一日。南門外,黑壓壓的人潮一眼望不到邊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百姓相互攙扶著,孩童的啼哭、傷員的呻吟、疲憊的喘息交織成一片悲愴的嗚咽。在他們前方,是數千名甲胄殘破、血跡斑斑卻依舊挺直脊梁的將士,簇擁著那麵雖染塵煙卻依舊獵獵作響的“劉”字大旗。
旗下,劉備麵容憔悴,眼窩深陷,卻目光沉靜如淵。關羽左臂裹傷,綠袍染成暗紅,丹鳳眼掃視著高聳的襄陽城樓,帶著審視與警惕。張飛虯髯戟張,環眼怒視著城頭隱約可見的蔡瑁身影,如同擇人而噬的猛虎。石韜、趙雲等人,則默默安撫著惶恐的百姓,維持著隊伍最後的秩序。
“開門!劉皇叔率新野軍民,浴血抗曹,今攜民來投!速開城門!”傳令兵嘶啞的呼喊在寒風中回蕩。
襄陽城頭,早已是劍拔弩張。守軍弓弩齊備,刀槍出鞘,氣氛緊張到了極點。蔡瑁一身戎裝,按劍立於城樓,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蒯越站在他身側,羽扇輕搖,眼神卻冷冽如冰。鄧義、劉先等官員也聞訊趕來,望著城下悲壯的景象,神色複雜,有同情,有敬佩,更有深深的憂慮。
“都督!不可開門!”蔡瑁的心腹將領張允已從樊城撤回)急聲道,“劉備新敗,引曹仁大軍尾隨而至!數萬流民湧入,其中必混有曹軍奸細!一旦城門洞開,敵軍乘勢掩殺,襄陽危矣!此乃引狼入室!”
“張將軍所言極是!”另一名蔡氏親信立刻附和,“劉備名為抗曹,實為保存實力,裹挾流民,以勢壓人,欲圖我襄陽!其心可誅!當亂箭射退!”
“荒謬!”鄧義再也忍不住,厲聲駁斥,“劉使君以五千孤軍,血戰曹仁數萬精銳十餘日,焚其輜重,斃其銳卒,保新野軍民於水火!此等忠勇仁德,天地可鑒!今攜民來投,乃信任主公仁德!若閉門不納,射殺忠良與無辜百姓,則荊州仁義之名儘喪,天下英雄寒心!主公日後何以立足?劉使君若因此投曹,則我荊州北門洞開,大禍立至!”
劉先也沉聲道:“蔡都督!請以大局為重!速開城門,接納流民於城外妥善安置,迎劉使君及所部將士入城休整!曹仁新敗,新野已毀,其必不敢輕犯襄陽!此乃彰顯主公仁德,安荊襄人心之良機!”
城頭之上,爭論激烈。蔡瑁、張允等力主拒納,甚至不惜動武;鄧義、劉先等則據理力爭,懇請開門。士兵們望著城下黑壓壓的饑寒百姓和浴血將士,聽著風中傳來的悲泣,不少人麵露不忍。襄陽城內,消息早已傳開,士民議論紛紛,對劉備的同情和對蔡瑁跋扈的不滿,如同暗流湧動。
“夠了!”蔡瑁一聲斷喝,壓下爭論。他死死盯著城下劉備的身影,眼中殺機翻滾。他何嘗不想亂箭齊發,將劉備及其黨羽射殺於此,永絕後患!然而,鄧義的話卻像一根刺,紮進了他心裡。劉備攜民渡江,仁德之名已如烈火燎原!此刻若下殺手,他蔡瑁必成天下公敵!更可怕的是,若真逼反了劉備,使其投靠曹操,那後果……蔡瑁打了個寒顫。
就在僵持不下之際,一名內侍急匆匆奔上城樓,氣喘籲籲:“蔡都督!蒯長史!主公有令:開……開南側偏門,放流民分批入城,於甕城內及城西空地暫時安置!命劉使君……卸甲棄兵,僅帶關、張、石等心腹將領及親隨十人,入……入刺史府覲見!其餘將士……暫駐城外聽候調遣!主公……主公在府中等候!”
這道命令,顯然是病榻上的劉表在權衡利弊、聽取各方意見包括蔡夫人枕邊風)後,做出的折中之策!既開城門顯示仁義,接納流民實為包袱),又嚴控劉備核心力量入城人數,解除其武裝,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更關鍵的是,將劉備與他的軍隊、百姓隔離開來!
蔡瑁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但主公之命不可違。他冷哼一聲:“哼!既然主公有令……開南偏門!放流民入甕城!劉備!速速卸甲棄兵,隨我入府覲見主公!若有遲疑,視同謀反!”
沉重的絞盤聲響起,襄陽南側一扇較小的偏門緩緩開啟,僅容數人並行。城下的百姓如蒙大赦,在守軍粗暴的驅趕和甄彆下嚴防奸細),哭喊著、推搡著湧入狹窄的甕城,場麵一度混亂不堪。
劉備深吸一口氣,對關羽、張飛等人沉聲道:“卸甲。”他率先解下佩劍,脫下破損的甲胄,隻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舊袍。關羽、張飛、石韜等人雖麵有不甘,但在劉備目光注視下,也默默照做。兵器甲胄堆放在地,如同一座小小的墳塚,埋葬著新野的血火與不屈。
“翼德,收斂脾氣。雲長,護好軍師。”劉備低聲囑咐,目光掃過身後數萬雙充滿依賴與惶恐的眼睛,“等我回來。”
在蔡瑁派出的精銳士兵“護衛”實為押送)下,劉備僅帶著關、張、石三人及數名親隨,穿過那道象征著屈辱與未知的偏門,步入了襄陽城。身後,是緩緩關閉的城門,隔絕了將士與百姓絕望的目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刺史府內,藥味彌漫。劉表半臥在錦榻之上,身上蓋著厚厚的錦被,臉色蠟黃,氣息短促,顯然病勢沉重。蔡夫人侍立榻旁,妝容精致,眼神卻銳利如刀,冷冷地掃視著走進來的劉備等人。蔡瑁、蒯越、鄧義、劉先等重臣分列兩側。
“罪臣劉備,拜見兄長!”劉備趨步上前,在離榻數步處,深深跪拜下去,聲音帶著疲憊與沙啞,“備無能,未能守住新野,損兵折將,更累及兄長收留之恩,死罪!”姿態放得極低,將戰敗責任完全攬下。
關羽、張飛、石韜亦隨之跪拜,沉默如山。
劉表渾濁的目光落在劉備身上,看著他一身舊袍,滿麵風霜,再想到城下那數萬流民和殘兵敗將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有對新野失守的失望,有對曹軍兵臨的恐懼,更有對劉備此刻落魄卻依舊保持禮節的複雜情緒。他掙紮著抬了抬手:“玄德……起來吧。新野之事……非你之過。曹仁勢大,你能……能保得軍民性命,攜民南渡,已屬不易。”這番話,既是給劉備台階下,也是在眾人麵前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認可劉備的“仁德”之舉。
“謝兄長體諒!”劉備再拜,方才起身,垂手恭立。
蔡夫人卻冷哼一聲,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體諒?主公,玄德賢弟攜數萬流民蜂擁而至,襄陽糧草有限,如何供養?更兼曹仁大軍尾隨,若其趁機攻城,豈非引火燒身?妾身聽聞,新野城破,皆因玄德賢弟……調度失當,貽誤戰機所致?”她毫不留情地開始發難,試圖坐實劉備的“敗軍之責”。
蔡瑁立刻接口,語氣咄咄逼人:“夫人所言極是!劉備!你口口聲聲血戰十餘日,然則曹仁主力未損!你棄城而走,引敵深入,致使襄陽暴露於兵鋒之下!此乃大罪!更兼你部下張飛,在博望坡前曾公然咆哮襄陽宴席,藐視主公!如此狂悖之徒,豈能再留?依末將之見,當追究其戰敗之責,嚴懲張飛,以儆效尤!”矛頭直指張飛,意圖剪除劉備羽翼!
張飛聞言,環眼怒睜,鋼牙緊咬,拳頭捏得咯咯作響,眼看就要爆發!關羽眼神一厲,手已按在空懸的劍柄位置劍已卸)。石韜心中警鈴大作!
千鈞一發之際,劉備猛地再次跪倒!這一次,他重重叩首,額頭觸地!
“兄長!千錯萬錯,皆在備一人!三弟張翼德,性如烈火,然忠心耿耿,每戰必身先士卒,博望坡誘敵,新野城血戰,皆立下汗馬功勞!其昔日宴席失儀,備已嚴加責罰!若兄長與夫人、舅兄仍不能釋懷,備……願代三弟受罰!縱斧鉞加身,備絕無怨言!隻求兄長……念及翼德一片赤誠,饒恕於他!”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將姿態放到塵埃裡,更將“忠勇”二字牢牢釘在張飛身上。
這一跪一叩,震撼了全場!劉表看著劉備為了保全兄弟,不惜自汙其身,代其受過,不禁想起了自己與劉琦、劉琮之間冰冷的父子關係,心中某處被觸動,泛起一絲酸楚和複雜的情感。鄧義、劉先等官員更是麵露不忍與敬佩。
“玄德……你這是做什麼!快起來!”劉表聲音有些發顫,掙紮著想要起身,卻被蔡夫人按住。他喘息著,看向蔡瑁和夫人,“德珪!夫人!翼德雖有魯莽,然其勇武忠義,人所共知!新野血戰,非其過也!此事……休要再提!”
蔡瑁和蔡夫人臉色鐵青。他們沒想到劉備竟如此能忍,更沒想到劉表會在此時心軟!再糾纏下去,反而顯得他們心胸狹隘,不恤功臣。
蒯越見狀,輕搖羽扇,出來打圓場,語氣平和卻暗藏機鋒:“主公仁德,體恤臣下,實乃荊州之福。劉使君攜民南渡,忠義可嘉。然當務之急,是如何安置這數萬流民與劉使君所部將士?久駐城外,恐生變故;入城安置,又恐擾民。更兼曹仁雖退,然其主力尚在宛城,虎視眈眈。劉使君……可有良策以解襄陽之困?”他將燙手山芋又拋回給劉備,既轉移了話題,又試探劉備的意圖。
劉備緩緩起身,抹去眼角淚痕真偽難辨),沉聲道:“備蒙兄長收留,感激涕零,豈敢再添煩擾?流民饑寒交迫,備懇請兄長開倉賑濟,施以粥米,暫解燃眉之急。備願率本部將士,即刻離開襄陽,另尋他處駐紮,絕不敢累及兄長!至於曹仁……”他目光一凜,“其新敗之餘,糧草轉運艱難,寒冬將至,必不敢久留。備願率部為兄長鎮守荊襄北境,或移駐他處,為兄長屏障!若曹賊再犯,備必效死力,以報兄長大恩!”
劉備的回答,滴水不漏:
不爭權:主動提出離開襄陽,另尋駐地,消除劉表最大的忌憚。
不擾民:解決流民問題,隻求劉表賑濟,自己帶兵走。
表忠心:明確表示願繼續為劉表守邊,對抗曹操。
留餘地:“移駐他處”,為後續可能的落腳點埋下伏筆。
劉表聽著,心中那塊大石稍稍放下。劉備的識趣和“忠心”,讓他很滿意。他沉吟片刻,緩緩道:“玄德忠勇,孤心甚慰。流民……孤自會命人妥善安置賑濟。至於你部將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目光掃過蔡瑁和蒯越,最終做出決定,“新野已毀,不可複守。荊州北境,樊城有張允,襄陽有德珪……這樣吧,江夏郡地域廣闊,兼有長江之險。孤命你為江夏太守,輔佐琦兒,共禦江東孫權!即日便可率部前往江夏赴任!”
這個任命,如同驚雷,在暗室中炸響!
劉備、石韜心中劇震!江夏!這正是他們暗中與劉琦結盟之地!劉表此舉,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無論哪種,都正中下懷!簡直是天賜良機!
蔡瑁、蔡夫人、蒯越臉色大變!那是劉琦的地盤!劉備去了江夏,與劉琦聯手,豈不是龍歸大海,虎入深山?再難控製!蔡瑁急道:“主公!江夏已有黃祖,大公子亦在彼處,再遣劉使君前去,恐職權不明,徒生掣肘!不如……”
劉表卻擺了擺手,語氣不容置疑:“孤意已決!黃祖年邁,性情粗疏。琦兒年輕,正需玄德這等宿將輔佐!江東孫權,狼子野心,不可不防!玄德善戰,正可助琦兒守好東大門!此事,無需再議!”他顯然被劉備的“恭順”打動,更想借劉備之力平衡江夏的勢力黃祖尾大不掉,劉琦根基尚淺),同時將劉備這頭“猛虎”調離襄陽核心地帶,送到相對偏遠的江夏。
劉備強壓心中狂喜,再次深深拜倒:“備……領命!謝兄長信任!必竭儘全力,輔佐大公子,守土安民,不負兄長所托!”關羽、張飛、石韜亦隨之拜謝,心中波瀾起伏。
蔡瑁、蒯越、蔡夫人麵如死灰,看著劉備領命,知道大勢已去,木已成舟!他們精心策劃的借刀殺人之計、拒納流民之謀、甚至想趁機除掉張飛的打算,在劉備驚人的隱忍、劉表最後的“仁厚”與出人意料的任命下,徹底破產!反而陰差陽錯地將劉備送到了他們最不願看到的盟友——劉琦身邊!
一場暗室風波,看似以劉備的“謙卑退讓”和劉表的“仁厚安置”告終,實則暗流更加洶湧。劉備集團絕處逢生,獲得江夏這一至關重要的戰略支點!潛龍入江,猛虎歸山,荊襄大地的權力格局,即將迎來翻天覆地的巨變!而襄陽城內,蔡瑁摔碎的茶盞聲和蒯越手中幾乎捏斷的羽扇,預示著更殘酷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序幕。
喜歡龍吟三國請大家收藏:()龍吟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