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被“請”回去休息後,整個人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亂中。他反複回想在霍淩風辦公室裡的情景,越想越覺得詭異。自己怎麼會控製不住嘴巴,說了那麼多不該說的話?
難道是……白墨給的那塊口香糖?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像瘋長的藤蔓,迅速纏繞了他的整個大腦。他猛地從床上坐起,衝到衛生間,對著鏡子拚命漱口,試圖衝洗掉那可能殘留的“藥物”。但一切都是徒勞,那種思維被乾擾、秘密被窺探的感覺,如同附骨之蛆,讓他坐立難安。
他不敢再有任何異動,甚至連家門都不敢出,每天除了必要的上下班,就將自己關在宿舍裡,惶惶不可終日。他知道,自己暴露了,等待他的,將是組織的“清理”或是基地的審判。
而霍淩風和馮毅,則根據李工在“真話”狀態下透露出的隻言片語,迅速展開了新一輪的秘密調查。
“他說‘有人指使’,‘家人被威脅’。”霍淩風辦公室裡,馮毅指著一份絕密檔案,“我們查了李工的社會關係和家庭背景。他老家在皖南山區,父母健在,還有一個弟弟在縣城工廠上班,一個妹妹嫁到了鄰村。檔案上看,都很普通,沒有任何異常。”
“普通?”霍淩風冷笑一聲,“越是普通,越容易被拿捏。派人去他老家,秘密核實他家人的情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草驚蛇。”
“明白。”馮毅點頭,“還有,他說‘不能說’,‘說了全家……’,這說明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對方手段狠辣。另外,他提到了‘那個接頭的人’,結合白醫生之前的報告,應該就是那個神秘的陌生人。”
“陌生人的線索斷了,但李工這條線不能斷。”霍淩風沉吟道,“他提到了寄信,郵局那條線怎麼樣了?”
“我們的人一直在郵局秘密布控,也截獲了他後續寄出的幾封信。”馮毅從文件夾裡拿出幾張經過特殊處理後顯影的信紙副本,“內容還是一樣,看似是抱怨和一些無關緊要的技術牢騷,加密方式非常狡猾,用了雙重替換密碼,還嵌入了噪聲數據。我們的破譯小組正在全力攻關,但進展緩慢。可以確定的是,收件地址是假的,信件最終流向了……港島。”
“港島?”霍淩?ehг眉頭微蹙。七十年代末的港島,魚龍混雜,是東西方情報機構角力的重要場所之一。線索指向那裡,無疑增加了調查的難度。
“看來,對方的組織架構很嚴密,李工可能隻是外圍的一個棋子,連上線是誰都未必清楚。”霍淩風手指敲擊著桌麵,“那個陌生人,很可能是負責直接下達指令和傳遞情報的關鍵人物,可惜讓他溜了。”
“團長,會不會……那個陌生人根本就沒離開基地?”馮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我們排查了所有外來人員和臨時工,都沒有符合白醫生描述的人。有沒有可能,他本身就是基地內部的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或者偽裝身份活動?”
霍淩風眼神一凝:“有這個可能。擴大內部排查範圍,特彆是那些能夠接觸到基地布防圖、人員名單、或者有權限進入限製區域的人員。重點關注近期行為異常、或者背景有疑點的人。”
“是!”馮毅領命。調查雖然艱難,但並非毫無進展,至少他們已經確定了內鬼,並挖出了一條通往境外的線索。
就在霍淩風和馮毅全力追查內鬼及其背後組織的時候,白墨也沒有閒著。
她的“健康加油站”因為食材新鮮、味道好、價格公道,再加上她那八麵玲瓏的社交手腕,生意越來越紅火,儼然成了基地裡一個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不少家屬、後勤人員、甚至一些不當班的戰士和技術員,都喜歡在吃飯或者休息的時候,來她這裡坐坐,喝杯茶,吃點小零食,順便聊聊天。
白墨總能不動聲色地從這些閒聊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碎片。
“哎,白醫生,聽說了嗎?最近物資倉庫那邊管得特彆嚴,連領一根螺絲釘都要登記半天!”一個負責設備維修的老技工抱怨道。
“可不是嘛,我們車隊也是,出車記錄查得那叫一個細,連輪胎磨損都要量一量!”運輸隊的小夥子也附和道。
“還有啊,前兩天我看到通訊站那邊好像來了幾個生麵孔,穿著便服,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是乾嘛的。”一個家屬壓低聲音說道。
白墨一邊微笑著給大家添茶倒水,一邊將這些信息默默記在心裡。物資管控加強、車輛管理嚴格、通訊站出現可疑人員……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細節,在她腦海中逐漸串聯起來,隱隱指向一個方向:敵人可能不僅僅是針對“鳳凰項目”,基地內部的其他關鍵部門和環節,或許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這天,她照例進行每日簽到。
【叮!每日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技能:“順風耳”體驗卡1小時)x1。】
【技能說明:“順風耳”體驗卡,使用後可在1小時內,大幅提升聽力範圍和辨識度,能夠清晰聽到指定方向或區域內半徑100米)的微弱聲音,並過濾大部分背景噪音。注意:長時間使用可能導致聽覺疲勞或信息過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順風耳”?白墨看著這個新技能,眼睛又亮了。這個技能用來搞竊聽……啊不,是收集情報,簡直是神器啊!雖然隻有一小時,但用在關鍵地方,說不定能聽到什麼驚天大秘密!
她小心地收好這張體驗卡,決定先觀察一下,看看哪個地方最值得她去“聽一聽”。是李工的宿舍?還是那個管理嚴格的物資倉庫?或者是出現了陌生人的通訊站?
與此同時,千臨那邊也遇到了新的難題。
新型複合防護材料的樣品雖然成功了,但要將其規模化生產,用於製造足夠大的、能夠包裹整個新型複合線圈的保護層,卻困難重重。
最大的瓶頸,還是在於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精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