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河大隊那部剛剛消停沒兩天的電話,再次陷入了瘋狂!
鈴聲比上次更加密集、更加持久!
這一次,打電話來的不再是飼料客戶,而是清一色的來訪請求:
“喂?彎河大隊嗎?我們是xx縣xx公社的!明天想組織乾部去你們那學習包產到戶經驗,方便接待嗎?”
“喂?劉福來支書嗎?我們是xx地區農業局的!後天帶全區各縣農業局長去你們那考察!請安排一下!”
“喂?找劉青山同誌!我們是省農委的!要組織一個全省性的培訓班,想請青山同誌去省城講課!介紹彎河經驗!”
……
可是到了第三天,
《光明日報》上頭版頁麵就出現這樣一篇文章——《關於農村生產組織形式若乾問題的思考》。
文章的標題並不聳人聽聞,甚至帶著某種理論探討的意味:但內容,卻字字如刀,鋒芒直指正在西北乃至全國部分農村地區如火如荼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作者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理論家,文章開篇就引經據典,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出發,強調“集體化是社會主義農業的根本方向”,是“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石”。
緊接著,文章將矛頭直指包產到戶!
將土地重新劃分到戶,實行家庭經營,實質上是“對農業合作化、集體化偉大成果的否定”,是“向小農經濟的倒退”,是“曆史的倒退”!
包產到戶“極大地削弱了集體經濟的組織力和凝聚力”,“使集體財產麵臨被分割、流失的風險”,“動搖了農村社會主義公有製的根基”!
文章最後上升到路線高度,警告道:“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模式,看似調動了積極性,實則背離了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危險的、方向性的錯誤!”
文章雖然沒有點名彎河大隊,但字裡行間所指,尤其是在西北省剛剛高調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背景下,其針對性和批判意味,不言而喻!
它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西北省剛剛吹響的進軍號角上!
西北省委大院的氣氛驟然凝重。
李邦彥主任拿著那份《光明日報》,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這篇文章的分量太重了!
《光明日報》的地位和影響力,遠非《西北日報》可比!
作者的身份和理論背景,也極具分量。
這代表了高層內部另一種強大的聲音!
剛剛統一的思想,瞬間又麵臨嚴峻挑戰!
是頂住壓力繼續推進?
還是暫緩步伐,重新審視?
巨大的壓力撲麵而來。
就在李邦彥沉思之際,秘書來通知常委會議臨時召開,省革委會主任親自主持……
……
喜歡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請大家收藏:()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