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
劉青山懷著滿腹心事回到了宿舍。他迫切需要一片屬於自己的安靜空間,好好消化於曼妮帶來的情感衝擊,並進行一番自我心理建設。然而,剛走到宿舍門口,他腳步便是一頓,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神色。
宿舍裡早已人聲鼎沸,聚集了不下八九個人,幾乎將小小的空間塞滿。
看到他推門進來,眾人立刻像看到救星般,紛紛熱情地打招呼:
“青山回來了!正好正好!”
“青山,快!我又憋出一篇小說,你快給掌掌眼,提點寶貴意見!”
“呦!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於大副主席居然沒黏著你?可以啊青山,魅力無邊啊!”有人擠眉弄眼地調侃。
“青山,坐這兒!我也新寫了兩首詩,感覺總差那麼點意思,你給點撥一下!”
“還有我還有我,幫我看看這篇散文……”
“……”
劉青山幾乎是被眾人簇擁著,按到了自己的書桌前。
他看著瞬間塞到手裡的好幾份稿紙,隻能無奈地笑了笑。這種場景,早已成為他宿舍生活的常態,幾乎每日上演。
來訪者中有中文係的同窗,也有外係的同學;有同級好友,也有高年級的師兄師姐;有男生,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女生。
起初,劉青山還樂於助人,覺得能幫到同學是好事,每次都會認真閱讀,並提出中肯的建議。
但時間長了,次數變得無比頻繁後,這份“樂於助人”漸漸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並非他缺乏助人為樂的精神,而是這實實在在地侵占了他大量的、本可用於休息和創作的業餘時間。
他也渴望能躺在床頭,聽著收音機裡舒緩的音樂放空自己;他也想在冬日下午,坐在未名湖邊的長椅上,沐浴著暖陽,安安靜靜地讀一本閒書;他也想去運動場上揮灑汗水,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
他想!他非常想!
但現實中,他卻被“困”在這方寸之地,疲於應付源源不斷的求教者。
就像今天,他心情本就因為於曼妮而有些低沉壓抑,隻想回來躺一會兒,讓混亂的思緒沉澱一下。結果,宿舍又變成了“文學谘詢室”,喧囂嘈雜,讓他無處遁形。
‘唉!!’
劉青山心裡默默歎了口氣,一邊強迫自己集中精神閱讀稿子,一邊心底再次堅定了一個念頭: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改變!
可問題在於,如何改變?
閉門謝客?
不現實。
宿舍是公共空間,他無權阻止同學來訪。
刻意躲避?
更不現實。
宿舍就在這裡,他總要回來休息睡覺,同學們直接上門“堵人”,他根本無處可躲。
不是有句話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想到這裡,劉青山愈發感到鬱悶。
一個多小時後,他才終於看完了所有人的稿子,並逐一進行了簡要的點評和建議。
等到最後一位同學心滿意足地離開,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小時。
室友李衛東“哐當”一聲關上房門,長舒一口氣,大聲抱怨道:“唉!總算是清淨了!這天天跟趕集似的,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我剛才還想寫作業呢,吵得我一個字都沒看進去!”
一向好脾氣的張建軍也跟著重重歎了口氣,一臉深有同感的表情。
劉青山聽著室友的抱怨,心裡更不是滋味。
看來,持續的打擾已經影響到了舍友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必須得儘快想個徹底的辦法!’他在心裡暗自下定決心,目光掃過書桌上的日曆,已經快到79年底了。
就在這時,
他心中猛地一動:馬上就要進入八十年代了!
那麼,在燕京,是不是已經有商品房開始出售了?
如果有商品房的話,自己何不直接買下一套,然後從宿舍搬出去?
這樣一來,所有問題豈不迎刃而解?
第一,可以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安靜舒適的空間,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第二,能徹底避免不必要的打擾,保證充足的個人時間和創作環境,同時也還室友們一個清靜。
這第三點,也是眼下最讓他頭疼的一點——於曼妮。
這姑娘今天如此低聲下氣、甚至提出“偷偷交往”的方案,但同在校園,所謂的“偷偷”又能瞞過多少人?
學校就這麼大,人多眼雜,幾乎不存在真正的秘密。
除非……
有一個完全屬於校外、無人打擾的私人空間。
校外買房,恰恰提供了這種可能!
劉青山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妙極了!
就算眼下商品房政策還不明朗,也可以先租一套過渡,等條件成熟了再買!
“嗯!就這麼辦!”他豁然起身,抓起外套就準備行動。他不想再耽擱一刻。
“衛東,下午幫我跟導員請個假!”
“啊?你一整個下午都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