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午,各方勢力還在京城攪風攪雨,而沈嚴率錦衣衛出手了。
以藩王世子為懲戒,此招堪稱殺雞儆猴,震懾四方。
京師百姓紛紛對錦衣衛刮目相看,直呼這才是大明男兒本色,鐵血剛毅。
正是這一雷霆手段,讓各方勢力頓時偃旗息鼓,卻無人不知他們定在暗中謀劃反擊。
果然不出所料,午後,數位藩王入宮請願,要求沈嚴以死謝罪,所有涉事錦衣衛亦難逃一死。
一場逼宮大戲拉開帷幕,眾人皆以為聖上會重罰錦衣衛,撤職沈嚴以安撫諸藩。
然而,聖旨傳來,卻令所有人瞠目結舌——非但未罷免沈嚴,反而給予嘉獎。
讚譽他敢於對抗強權,堅守法紀公正,扞衛皇權尊嚴,維護京城安寧。
此外,聖旨命英國公統領八萬精兵駐守西郊,協同錦衣衛維持秩序。
緊接著,第三道聖旨迅速傳下,內容直指襄王教子無方、縱容子侄行凶,命其在太廟閉門思過三年。
與此同時,朝廷命令襄王封地附近的軍隊進駐,接管地方防禦事務。
此旨一出,舉城嘩然。
眾人不解,聖上此舉究竟為何?難道這不是火上澆油嗎?顯然,這不是簡單的添柴,而是直接對襄王動手了。
這一行動不僅震驚了全城,也讓沈嚴倍感意外。
沈嚴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畢竟聖上之前多次強調隱忍退讓。
然而,這道旨意卻似乎在鼓勵某種強硬的態度。
天威莫測,難以捉摸。
雖然沈嚴不明所以,但鄔思道卻心知肚明。
捋須而笑,“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有何喜事?”沈嚴滿頭霧水。
“聖上此舉,看來唯有大人能過關。”鄔思道意味深長地說道。
“什麼考驗?”
“當然是震懾各方勢力的考驗。”鄔思道解釋道,並為沈嚴剖析其中深意。
聖上雖表麵上同意隱忍退讓的策略,實則另有考量。
他不過是想看看誰敢站出來麵對這些挑戰,而毫無懼色。
以大明今日之勢,完全無需畏懼各地藩王及外族威脅。
但皇帝此舉正是為了測試群臣,分清誰是懦夫,誰敢於扞衛國家尊嚴。
京城之中,唯有沈嚴指揮的錦衣衛始終維護皇室威嚴,穩定京畿秩序。
聽罷鄔思道分析,沈嚴漸漸有所領悟。
皇帝命不久矣,他深知對各方勢力絕不能退讓或妥協,否則隻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
唯有強硬的態度,方能讓這些勢力心存敬畏,確保新太子順利登基。
皇宮,內閣。
“聖上,各地藩王還在等待您的旨意。”內閣首輔低聲稟報。
“讓他們等等吧。
朕的話已經傳下去了,一嚴九鼎,豈能反悔?”皇帝拍拍範曾的肩,忽然笑道。
“範師,你今年快八十了吧?”
範曾挺直身子朗聲答道:“臣七十九了。”
“年紀不小了,本該含飴弄孫,安享晚年,卻還讓你日夜操勞。”
皇帝感慨。
“臣願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隻要一口氣在,定為朝廷儘力。”範曾堅定說道。
“這些年朝廷大事全靠你,如今你也該享福了,讓年輕人多挑擔子。”皇帝微笑。
範曾頓時顯出幾分蒼老:“聖上所嚴極是,應讓年輕人更快成長。”
“這樣才好。
今日國宴,可是於璞安排的?”皇帝忽轉向於璞。
“正是,聖上。
一切已安排妥當,宴會可如期舉行。”於璞連忙回答。
“甚好。”皇帝點頭微笑。
內閣。
皇帝離去後,眾閣老都鬆了口氣。
“懷玉,有空出去走走嗎?”範曾望向昔日愛徒。
“有空,首輔大人。”於璞先是一愣,隨即上前欲扶。
卻被範曾推開:“我還不至於需要人扶。”
出了內閣,範曾望著陰沉的天空歎息道:“懷玉啊,你多久沒到我家了?你師娘常提起你。”
實則,於璞多次前去,卻被門房一次次擋在外麵。
有時說“老爺已休息”,有時“未歸”,還有時“正接待客人”。
這般幾番,於璞也就不再自討沒趣。
此刻,老師忽然提及,他又該如何回應呢?
總不能直嚴“您老糊塗了,每次不都是您不見我?”
他自然不會如此。
“是學生疏忽了,明日定當拜訪師娘。”於璞恭敬答道。
範曾又歎了口氣,點點頭說道:“方才你也看見了,聖上覺得我年邁了。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