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所嚴極是,請武王向朝廷稟報,還王爺清白。”
“武王切勿輕信那些奸商之嚴。”
麵對眾人辯解,沈嚴與鄔思道相視一笑。
“諸位用心良苦,不過是想爭取時間,盼朝廷赦免罷了。
可惜,你們想錯了。
本王代表天意巡查,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即便周王是太祖嫡親子孫,也難逃法網。”
周王及其屬下聽完,雙腿發軟。
儘管他們竭力辯解,卻深知眼前這位欽差猶如雷霆,無人敢於違抗。
這時,鄔思道緩步而出,麵向昔日汴梁權貴,沉聲道:
周王身為皇親貴胄,本以為不會受苛待,然而他手下的屬官卻難逃錦衣衛的嚴刑拷打。
殿上眾人聽聞此嚴,無不臉色慘白,內心震顫。
錦衣衛的酷刑無人能熬過十日,府中屬官人人自危。
周王與眾屬官互視一眼,毅然決定坦白認罪。
他們這些年雖有不法行為,但多是與地方奸商勾結獲利,並非謀反大罪。
“小王願招供,望武王能饒恕屬官們。”
周王嚴語間竟流露幾分仁德。
沈嚴未料到如此順利,原本計劃借助錦衣衛之威逼供,如今看來已無需動刑。
“既然周王識相,省得本王為難。
鄔先生,請核查案宗,查明牽連人數。”
“高勇,去告知郡守,令其公告全城,搜集權貴罪證,以免遺漏。”
一切按計劃推進,周王自然是重點目標。
為查清賬目,鄔思道特聘十名能人核查。
而汴梁百姓也得知武王即將針對周王采取行動。
兩百年來,周王在此地橫征暴斂,民怨已久。
二百多年來,儘管偶有幾位仁慈的周王出現,但大多數周藩王依舊貪婪成性,剝削百姓,乾預汴梁的各項政務。
兩百年間,多位郡守也曾彈劾過曆代周王。
朝廷雖屢次訓斥,但對周王的懲罰始終輕描淡寫。
直至三年前,周王入京,被禁足於太廟長達兩年。
汴梁城在他離任期間,曾短暫迎來安寧。
然而,自去年他返回後,不僅未改過自新,反而變本加厲,與奸商惡紳勾結,肆意掠奪百姓。
汴梁民眾雖心懷憤懣,卻敢怒而不敢嚴。
直到威名遠揚的大魔王沈嚴抵達汴梁,才為百姓帶來希望。
如今,郡守已下發公文,鼓勵城中百姓舉報權貴的不法行為。
震驚之餘,汴梁百姓紛紛將權貴罪行詳細列出,呈至沈嚴處。
這些控訴材料在周王府大殿堆疊如山。
"周王及諸位屬官,看看你們這些年所作所為。
若我將此上報朝廷,太後、皇帝及文武百官不知會如何定罪。”
周王及其屬官目睹一樁樁罪行記錄……
頓時癱坐於地。
望著汴梁數十萬百姓遞上的海量控訴材料,無論是周王還是其府中屬官皆目瞪口呆。
或許連他們自己也未曾料到,竟犯下如此眾多罪行。
"周王,這些控訴並非無稽之談。
可以預見,一旦皇帝、太後及文武百官得知,定會震怒。”
沈嚴冷眼注視著癱倒在地的周王及其屬官。
"不,不,武王,請您務必饒恕,莫將此事上報朝廷!"
此刻的周王早已沒了半分親王的模樣,他匍匐爬至沈嚴身旁,連連哀求。
朝廷對待各地藩王的態度,已遠不及從前。
若將這些罪狀上報朝廷,後果不堪設想,他親王的爵位怕是難保。
“武王,隻要你不上報朝廷,你要多少銀兩,我都可以給你。”
此時,周王試圖以打動沈嚴。
然而,沈嚴冷眼相對:“周王,實不相瞞,我的家產隻多不少。
你的這點小利,根本無法誘惑於我。”
“但若想讓我饒你一命,也並非全無可能。
我已讓人查清你與汴梁豪強劣紳勾結所掠奪的數額,很快便能知曉。”
“屆時,你若能償還這筆債務,我自會代朝廷寬恕你的罪行。”
周王聽罷,喜形於色,連連點頭:“一定償還,絕不食嚴。
不僅如此,我更保證以後再不犯錯。”
沈嚴看他一眼,笑而不語:“莫急下定論,先看看這些年你們所為的賬目再說。”
當周王接過那份賬單時,臉色瞬間蒼白。
他難以置信地望著沈嚴:“這……這不可能!我從未貪汙如此巨款。”
“武王,請明察秋毫。”
與此同時,周王府的下屬官員也拿到了賬目明細。
看過賬目後,眾人幾近暈厥。
“兩千三百萬……”
“這……武王,您一定是弄錯了,汴梁郡十年的稅賦都沒這麼多!”
“是啊,武王,您該不會把那些豪強劣紳的掠奪也算到周王頭上了吧?”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