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情很快迎來了新的轉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
日本侵占了超過其國土麵積3倍的東三省地區,這為石井四郎的細菌戰研究提供了理想而廣闊的地域選擇。
石井四郎認為,細菌戰針對的對象是人,與用動物做實驗相比,用活人做實驗更能提高研究精度。
當時,霍亂、傷寒、炭疽等各種傳染病菌的研究工作急需用活人做實驗,石井四郎遂向參謀本部提出把細菌研究中心轉移到剛剛占領的東三省地區。
同年8月,石井四郎一行十人來到東三省考察。
當時,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建議將細菌部隊建在牡丹江,但石井四郎最後修建在哈爾濱。
原因無他,這裡相對距離毛熊國比較近,依托哈爾濱鐵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交通之便。
此後,石井四郎多次往返於日本和東三省之間。
最終在1933年8月,在哈爾濱陸軍醫院南院設立細菌研究所,其附屬細菌實驗場設於距哈爾濱70公裡外的五常背蔭河鎮。
對外稱“關東軍防疫班”,秘密稱呼為“加茂部隊”,背蔭河實驗場則稱為“東鄉部隊”。
這裡特彆注意的是,石井四郎在東三省從事細菌研究工作時,使用的都是化名“東鄉春一”。
1934年,由於一係列的事件導致背蔭河的實驗場暴露,石井四郎開始著手轉移實驗場。
後經日本軍部批準,石井四郎決定將已暴露的細菌實驗基地轉移至哈爾濱的平房地區。
1935年初,派人在平房地區圈占土地並測量。
1936年開始正式營建,同年6月基本完工。
同月,關東司令部為了保守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頒布第1539號命令,將平房120平方公裡劃定為特彆軍事區域。
這裡也將成為東三省人民的噩夢所在。
同年。
按照日本天皇裕仁的敕令,日本采取“以點帶麵、從北至南”逐步推進方式組建細菌戰部隊。
就這樣按照裕仁的敕令,日本先後在東三省地區組建了以下部隊:
哈爾濱七三一部隊;
長春一oo部隊;
齊齊哈爾五一六部隊;
以上三個細菌戰部隊隻是一部分,這三個部隊還在東三省各地設立了支隊,因此,其部隊名稱絕對不止這一些。
諸如643部隊、162部隊、673部隊、319部隊、1875部隊等等。
其後,又建立了北平一八五五部隊、金陵一六四四部隊、廣州八六o四部隊和新加坡九四二o細菌戰部隊。
同時,在師團等部隊中建立了69支防疫給水部隊。
可以說,日本的細菌戰遍布華夏沿海地區以及中原地區,給華夏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想到這些,宋明遠就忍不住想要發火。
喜歡我都開掛了,你還叫我雜牌軍?請大家收藏:()我都開掛了,你還叫我雜牌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