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像一位堅定的向導,引領著隊員們沿著陡峭的斜坡,一步步向著更高的未知攀登。這一段斜坡道路,向上爬了足足有五六十米,才又進入了一段平整的路段。還沒走出多遠,前麵的哈羅德突然說道:“快看!前麵有光,我們找到出口了。”
“萬歲!”熊赳赳興奮地歡呼起來,“哈羅德師傅,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其他人的臉上也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前方那一抹微弱卻堅定的光亮,宛如神明伸出的慈愛之手,向他們發出了溫柔的召喚。
隊員們的步伐不由自主地加快,熊赳赳奔跑在隊伍的最前端。可是還沒有到達那透光的地方,卻聽到了他發出的一聲歎息,“哎……這洞口也太小了,隻能鑽出去一隻老鼠,我們可出不去。”
原來那透過光亮的地方,是一處離通道地麵約一米五左右,牆壁上裂開的一條橫向裂縫。很有可能是通道地基下沉與地麵脫離而形成的。最大的地方大約隻有二十多公分寬,長度卻有十幾米。這條裂隙宛若牆壁上一道深邃的傷痕,兔猻可以自由出入,但人卻鑽不出去。
不過,這個高度隊員們稍稍彎一下身子,便能看到外麵的風景,。隻是,外麵是一排矮牆阻擋了大家的視線,上麵的部分天空卻可以一覽無餘。隊員們一直待在黑暗的地下通道裡,突然見到了光明,怎能不讓他們歡欣雀躍呢?哪怕隻是這麼一條狹小的天空也讓他們倍感欣喜。此時,兩隻振翅高飛的鷹隼在洞口的天空中翱翔,一聲鷹啼劃破長空,傳入眾人的耳朵,更讓他們生出了對自由的向往。
哈羅德和齊立昂檢查著這處裂隙,看看能否破開讓隊員們鑽出去。但兩人都無奈地搖了搖頭。因為牆外與裂隙平行的地麵是堅硬的山體,而洞口上麵是一堵矮牆。如果破拆,矮牆就會垮塌,下麵的人勢必會被砸到,那就太危險了。
裂隙很長,晴奈沿著裂隙往前走去,她想找一處更好的觀景所在。走出去沒多遠,突然忍不住驚呼出聲,“啊!你們快來看下麵!”隊員們急忙跑過去向下望去,也都隨之發出了“哇!”的驚歎之聲。原來在裂隙這一側,外麵的矮牆正好垮塌了一片,可以俯瞰到下麵的祭壇,上麵的一切已經儘收眼底、一覽無餘。
晴奈看著外麵疑惑地問道:“那漆黑的圓台子就是祭壇嗎?”齊立昂點了點頭,“是的!那是一種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石質材料,純黑色的,沒有任何反光。你們有沒有覺得那像是一個黑洞,而不是一處平台?”
隊員們都有這種錯覺,紛紛點頭。
晴奈不解地指著祭壇:“那些人在做什麼?”此時,祭壇上契丹遺族烏壓壓地站了一片。
科利爾館長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們先前的猜測沒有錯,這些契丹遺族正在舉行祭祀大典。”
“太好了!”熊赳赳興奮起來,“終於逃出了他們的魔掌,再也不用擔心成為他們的祭品了。”
科利爾館長沉思了一會兒繼續說道:“這就對了,今天應該是冬至。東方的古族,都有在這一天祭祀祈福的習俗。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冬至大如年’,古曆中曾將冬至定為一年的最後一天,如同現今的除夕,其祭祀活動最是盛大。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帝王會在這一天,在天壇舉行皇家祭典,那可是盛況空前啊!”科利爾館長抬頭看了看已經西斜的太陽,“隻是有些奇怪,契丹遺族的祭祀活動怎麼會選在這個時間?”熊赳赳不解地問道:“這時間怎麼不對?今天是冬至,正如你說的是祭祀的好時間嗎?”科利爾館長回答:“我是說他們為什麼將祭祀活動選擇在傍晚時分?古人祭祀可都是選在早上迎著太陽升起時舉行。”
“館長!”齊立昂說道:“你忘了,這裡可是西極虞淵,太陽的家呀!傍晚正是太陽回家的時刻,選擇這個時間不正合適嗎?”
科利爾館長恍然大悟,“嗯!立昂說得對!我一時沒有記起這裡的地緣因素。”
湯普森看著祭壇也提出了問題:“我知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可是為什麼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祀活動呢?”
科利爾館長嗬嗬一笑:“中國古代在冬至舉行祭祀活動,主要是因為冬至在古代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你所說的,冬至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古人認為這一天是陰氣由盛轉衰的開始,陽氣開始萌生,萬物勃發,象征著一個新的節氣循環的開始。在陰陽五行學說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中,此時為地雷複卦,象征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因此,稱冬至為‘陽生’‘長至’,又稱‘冬節’‘亞歲節’,將這一天視為‘大吉之日’。”
湯普森追問道:“哦!那冬至他們都是祭祀什麼的?祭祖嗎?”
科利爾館長回答:“不,主要是祭祀天地!”他想了想又補充:“冬至祭祀與古代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有關。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認為祭祀天地是與天溝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現‘君權神授’觀念的一種形式。曆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通過祭天儀式來體現其合法地位,並向人民展現‘君權神授’的觀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熊赳赳最不喜歡館長的這種文縐縐的說教,他打斷了館長的話,指著祭壇問道:“那個白白的球是什麼?怎麼奇奇怪怪的?不像是祭祀該出現的東西。”
這隻球隻有齊立昂近距離看過,因此隊員們的目光都轉向了他。
齊立昂撓了撓頭:“怎麼說呢?這隻白球應該是用竹木紮起來的,外麵看著像是用紙蒙糊的。有點像中國葬禮上常用的紙糊車馬,也許是為祭祀時焚燒用的。”
“那可真夠大的,要是點燃了,不就像太陽一樣的大火球嗎?”熊赳赳已經開始想象白球燃燒的樣子。
“有道理!”科利爾館長饒有興趣地說,“到時一定會很壯觀。咱們現在也不急於走出這裡,這條縫隙是多好的觀禮窗口啊!我們就安下心來觀摩一下這場盛典吧。”
“哎呀!你們看那邊的山崖......”晴奈又有了新發現,手指著外麵讓大家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