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應當放棄當前這條道路,轉向研究我們的主戰裝備——當然我也清楚,我們現有的裝備大多源自熊國,並且這並非此次研究的重點。
依我看,這個研究方向確實存在問題!"
何雨柱微笑著說出了這些話。
王教授並未反駁,因為何雨柱所言極是。
科學研究需要討論與辯論,但如果對方的觀點合情合理還一味爭論,那就顯得無意義了。
"我能看一下這份清單嗎?"
自何雨柱進入場地以來,雙方一直在探討各類項目。
萬事開頭難,若能及早發現並修正大方向上的錯誤,即便現在調整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反之,如果不加以改正,輕則浪費人力物力,重則延誤國家軍事進步。
王教授對此毫無抵觸情緒。
"何廠長真是一位厲害人物,在軍事武器方麵也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聽到這話,農夫跟負責人低聲交談了幾句。
"什麼?"
農夫知道這件事,但也明白自己不能隨意泄露機密信息。
他僅提到何雨柱參與了戰略級武器的研發工作,卻沒有提及更重要的內容。
"這是絕密!"
"明白了。
王教授,請把圖紙給他看看吧,今天我們迎來了一位貴客!"
王教授點頭同意了。
剛才何雨柱提出的那些關於武器曆史和戰爭細節的觀點,實在令人信服。
即便外表顯得年輕,年輕人卻不可輕視。
此前有人以資曆來議論何雨柱,如今卻無人再提。
“接下來討論第二個議題……”
話未完,何雨柱深深吸了口氣。
從整體方向來看,確實存在問題。
“過去我軍受外部影響,采用的多為木柄,因其投擲距離遠且威力大。”
這時,另一人起身,神情充滿自信。
此項目正是他提出的。
難道就要被舍棄嗎?
這類武器力量強勁且便於攜帶,在戰鬥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木柄終將被淘汰,因此不應深入研發。”
什麼?
連負責人也大感意外。
還能被淘汰?
“何廠長,雖然您成果斐然,但我認為此事您可能有所誤解。”
並非淘汰,而是木柄。
這種武器確實能投擲得更遠,但在現代戰爭中,士兵臂力有限,投擲距離再遠也無實際意義。
如今是什麼時代?
又是什麼樣的戰爭?
這不是靠弓箭對決的年代!投擲得遠並不等於贏得戰爭!
在現代戰爭中,屬於近距離的大範圍殺傷性武器,攻占敵方戰壕或堡壘時會使用到。
然而,現階段平原地帶的堡壘已基本失去效用。
一枚炮彈或火箭彈便足以摧毀。
無需依賴人海戰術。
儘管龍國取得過幾次勝利,但在作戰理念上仍落後於西方。
何雨柱此行旨在提醒眾人。
並無特定指向。
“你所指的可是那種甜瓜?
殺傷力不大,且投擲距離短。”
率先反對何雨柱的是老農。
他曾親曆戰爭,見證多個時期變遷。
負責人聽後亦點頭讚同。
這次何雨柱的觀點有些不合常理。
“大伯,您理解錯了,我說的並非現代戰爭或二戰後的衝突,而是更早期的模式。”
何雨柱的觀點無疑超越了當前的認知。
然而,這類武器的研發難度並不高,其製造成本甚至與傳統武器相差無幾,唯一的區彆在於設計理念。
“發射得更遠不好嗎?
為何要采用這種設計?”
農民伯伯依舊困惑。
“因為在兩軍對峙時,無需依賴單一手段造成大量傷亡。
一個士兵的投擲距離不過幾十米,而若配備榴彈裝置,射程可達百米左右!”
榴彈裝置!
王教授等人麵露不解。
“比如這樣,在槍械射擊口下方安裝榴彈模塊,雖然增加了槍身重量,但可設計為便於拆卸和攜帶的形式,在戰壕間輪換使用——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士兵可以完全放棄普通武器,我隻是認為,不應僅以射程作為選擇標準。
此外,這種球形武器一旦投擲出去便能快速引爆,敵方難以反擊。”
“而且球形武器內部可容納更多碎片,威力顯著提升,尤其適用於巷戰或複雜地形。”
全場寂靜無聲,所有人都注視著何雨柱。
何雨柱的話徹底改變了大家的想法,他所提出的觀點條理清晰且極具說服力。
球形爆炸物不僅引爆速度快,而且裝載的碎片更多,這是公認的。
傷害效果並非直接由產生,而是通過引發的碎片實現。
木柄在抗戰時期確實有不少優勢,但經何雨柱分析後,它的諸多缺陷顯露無疑。
“過去因經濟條件限製,無法大規模生產這種球形武器,如今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精密鋼鐵製品已能自主製造,許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何雨柱察覺到氣氛凝重,笑著說道。
“目前我們的研究目標有兩個:一是球形裝置;二是榴彈設計!”
年輕人聽後精神振奮,仿佛被某種力量吸引。
他凝視著何雨柱繪製的圖表,陷入深思,似乎進入了一種專注狀態。
“不錯,榴彈設計確實不可或缺,特彆是在大規模戰鬥中。
當遠程火力和裝甲優勢被壓製時,這種小型榴彈能改變戰局,因為它們能有效對抗輕型裝甲車和密集火力。
並且我認為,榴彈的設計還可以多樣化,以適應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