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都是混一個圈子的,當初上一任的君主對你多好,結果你投了彆人,那以後不得被人戳著脊梁骨罵?”
“而且……對於陛下你把人家上一任的君主給殺了,他們對陛下你肯定是心有怨恨的。”
“其實陛下不必在意這些,他們不來輔助陛下,那陛下你自己培養不就好了,興教育,行科舉,到時候,等過個十年八年,還是會有大把人才供陛下挑選。”
“而那些遺老遺少,就讓他們去吧,強扭的瓜不甜,彆到時候給陛下你下套,把治國給搞黃了,那反倒是不好了。”
朱元璋白了李可一眼,“可朕如今正缺人才。”
李可隻好道:“那就像臣一樣,找一些識字的出來,讓宋濂宋學士他們好好加以培養,先去入職翰林院,不給他們授官,隻當個學徒,包吃住、多讀書,正式當官前,還要到各部去實習,再分配到各部,委以重任。”
“如此兩三年過後,即便不能說所有人都是治國的人才,但應付一般的日常事務,肯定沒什麼問題。”
朱元璋又道:“朕欲設科取士,你怎麼看?”
李可道:“取回來的,應該也不行,並不能解決燃眉之急,畢竟那些真正有治國才能的人,肯定還是不會願意來。”
“陛下您就彆急於求成了,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又豈是一朝一夕,唯有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說是那麼說,可朱元璋不得不急啊。
尤其當那些遺老遺少不願意出仕,他就很急。
恨不得把這些人全都殺光。
經過李可的一番寬慰,最後,朱元璋也隻能是歎了一口氣,“就按你說的去做吧,你來負責!”
“啊?”
“啊什麼?”
“可我又不會教人,教人這種事,應該交給宋學士。”
“宋濂他們還有許多事要去做,脫不開身。”
“臣也有許多事要去做。”
“宋濂教宋濂的,你教你的,你們都教,那人才不就更多了。”
李可立馬道:“臣自己還需要彆人教呢。”
朱元璋最後想了想,感覺也是。
爾後又道:“你方才說了朕給蘇州加了重稅?所以他們才不願意來?”
李可:“對。”
朱元璋:“那你覺得,應不應該減一點?”
李可便道:“臣以為,幫助肯定是有一點,但是若是想徹底改變,變成蘇州士子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恐怕還是有一點困難。”
“主要是跟張士誠相比,陛下你能給的,實在是太少了。”
“就好比張士誠給他的人每個月一百兩俸祿,而陛下你隻能給十兩,那能一樣嗎?”
“陛下你心裡裝的是窮困百姓,而張士誠心裡裝的是那些士子,陛下你希望士子能不要錢幫你治國,可士子覺得,唯有張士誠這樣的出手大方的君主,才是好的君主。”
“為何陛下攻打張士誠時那麼難,很多人寧死也不降?無他,張士誠給的太多了,以至於他們真的覺得張士誠才是明君了。”
朱元璋便問道:“那你呢?你覺得誰才是明君?”
擦!
這算不算是一道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