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正疑惑之際,何裕柱的動作卻沒有停歇。
他往鍋裡倒油,待油燒熱後,拿起鍋勺準備下一步操作。
這是決定香酥鴨成敗的關鍵環節。
李保國立刻全神貫注地看著何裕柱的手法。
之前醃製保留了鴨子的原汁原味,而這一環節則是賦予菜品靈魂的步驟,也是區分高手與普通廚師的重要標誌。
通常,普通人往往掌握不好火候,要麼燒得太重導致肉質變柴,要麼太輕無法確保鴨皮酥脆。
要做到恰到好處,隻有親自實踐才能體會其中的難度。
隻見何裕柱一隻手穩住鴨子,另一隻手舀起一勺熱油,輕輕灑在鴨皮上,發出“滋啦”
聲,隨即更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嗯,手法相當穩當,不過這外皮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呢?”
李保國仔細觀察,儘管這是柱子首次製作香酥鴨,但完全看不到生疏的表現。
這種情況隻有一個解釋——柱子的基本功非常紮實,各方麵都遊刃有餘。
接著,他又連著澆了兩三勺熱油,鴨皮逐漸起皺,色澤變成金黃。
完成最後一步後,何裕柱將香酥鴨裝盤,遞給李保國檢驗。“師傅,請您看看怎麼樣。”
李保國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幕,許久無言。"做得不錯,柱子。”
本意是想通過這次考驗磨礪柱子的心性,擔心他無法靜下心提升廚藝。
然而,在見證柱子完成這道香酥鴨之後,李保國內心的憂慮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自豪感。
他確實收到了一位出色的徒弟!
柱子的天資遠勝年輕時的自己,而且這段時間相處下來,他對何裕柱的性格和為人也十分放心。"剩下的菜我們一起做吧。”
原本是測試柱子的廚藝,但他的表現讓李保國非常滿意。
於是,他也想儘快完成菜品準備。
免得香酥鴨變涼影響口感,那就太可惜了。
……
有了李保國的幫助,兩人迅速完成了任務。
很快,又有四道菜陸續上桌,加上之前的一道,共有六盤菜肴:香酥鴨、清蒸鯉魚、青椒炒肉以及三盤素炒。
在那個時代,這樣的規格招待客人足以體現柱子在李保國家中受重視的程度。
叫上師娘肖秋珍,三人就在院子裡擺開飯桌。
何裕柱為師父師娘盛好米飯。"師父,師娘,請嘗嘗。”
儘管是來做客,規矩還是要守的,所以得讓他們先動筷子。
李保國與肖秋珍相視一笑。"好,那我先試試。”
肖秋珍夾了一塊香酥鴨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後,笑容滿麵。"難怪最近你總是提起柱子,這手藝可不遜於鴻賓樓的大廚。”
李保國聽罷,也夾了一塊品嘗。
雖然剛才一直在旁邊看,但他並未真正入口。
李保國未多言,但臉上的笑意表明他對柱子的手藝很滿意。
肖秋珍明白,李保國是真的認可了這個年輕人。
肖秋珍此刻笑意盈盈,滿臉慈愛地注視著柱子。
即便不是李保國,她也對這個孩子喜愛有加。
她認為善良的心性遠比烹飪天賦重要得多。"柱子,你父親離家這些天,你會怨他嗎?”
一邊用餐,李保國突然問道。
……
……
師父一番話讓何裕柱抬起頭。
父親何大清出走,自己真的沒有怨恨嗎?答案是否定的。
但作為穿越者,他知道未來的劇情發展,所以並不特彆在意。
更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不容許他沉浸在怨恨中。"師父,父親的選擇我無法左右,但我現在唯一想做的,是在您這裡認真學習技藝,將來回報您的教導之恩。
同時,學會一門手藝,也能讓我更好地照顧妹妹。”
何裕柱的話樸實無華,卻流露出真誠與堅韌。
李保國和肖秋珍聽後均微微點頭。
這是一個曆經磨難卻自強不息的孩子,他的決心與天賦讓人看好他的未來。
這一回,何大清恐怕要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了。
對於師兄的做法,李保國雖有不滿,但也無權置喙。
但他相信,未來何大清見到柱子時,一定會追悔莫及。"柱子,今後就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你父親若不管你,我和師娘就是你的依靠。”
肖秋珍早已對柱子的經曆心生同情,此刻聽他說得如此堅定,更是疼惜不已。
這句話幾乎將柱子視作親生兒子了。
畢竟多年未育,他們對孩子的渴望可想而知。
而眼前的柱子品行端正,讓他們難以不動容。
何裕柱見狀,連忙站起道謝。
柱子說:“師傅師娘對我很好,我心裡很感激。
我爹不要我了,以後你們就是我和雨水的親人。”
李保國聽後,臉上露出一絲喜悅。
他雖在外是鴻賓樓的名廚,但沒有子女始終是個遺憾。
他和肖秋珍相互理解和尊重,這問題不大。
然而,在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早婚生子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