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說做就做,拿出秸稈色的草稿本,從填空題開始演算作答。
整個人沉浸其中,很快找到上午解題時的手感。
有種信手拈來的自信。
他本就複習完課本中的知識點,加上能靈活應用各種公式和定理,審完題稍作思索便有了明確思路,最後再推導出準確的結果。
步驟符合邏輯,基本不會出現錯誤。
講台上,王清濤專心細致講題,並沒有關注徐銘那邊的情況。
在時間飛速流逝下,轉眼兩節晚自習過去。
“都不知道講過多少遍了,做題時牢牢記住,為師送你們的十二箴言。”
“思路清晰,過程簡單,答案準確。”
“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再說為師嘴皮子都要破了。”
王清濤又講完道幾何題後,用偏幽默輕鬆的語氣給學生們傳授經驗,這也是他一貫的講課風格。
以求學生能喜歡他這個老師,愛屋及烏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有助於提升成績。
在班裡大家會心笑聲中,下課鈴聲準時響起。
對此王清濤沒有繼續拖堂,把手裡粉筆和試卷放到講桌上喊道:
“休息會兒吧。”
頓時教室變得熱鬨起來,去廁所的去廁所,審視錯題的繼續研究錯題。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想起來徐銘。
目光不由得投了過去。
視野裡,徐銘神情專注,似乎正在寫著什麼,讓他有些坐不住。
“難道是把我講的解題過程抄了一遍?”
王清濤搖搖頭暗自嘀咕句,隨即主動朝徐銘所在的座位走過去。
重新抄寫解題過程,雖然是很多人常用的,似乎這樣做更能代表自己認真聽講了,不過最關鍵的卻是要真正理解做題思路。
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才行。
否則下次遇到類似題型,哪怕稍微變形,照樣會是兩眼一抹黑。
寫個‘解’扔那了。
他對徐銘的態度是肯定的,但方式方法不行。
所以便想給其講清楚,在剩下的一百天裡,儘可能提高數學分數。
如此他也算對得起自己的身份。
李文輝神采奕然,剛站起身,便注意到班主任正向著徐銘走去,臉上很快浮現出一抹了然之色,腳步不動屁股又坐回了凳子上。
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打心裡表示期待。
“徐銘要挨批?”
經過短暫的幾秒遲疑,他轉身背對講台坐,剛好把徐銘和班主任全看在眼裡。
“這麼簡單的卷子都交白卷,不知道高考要拉低班裡多少本科上線率。”
“能不被叼就怪了。”
就在李文輝幸災樂禍時,王清濤走到徐銘旁邊,垂下視線朝卷麵看去。
先前全是空白的卷子,此刻已然被公式符號填滿。
開始他還不覺得有什麼,認為自己判斷沒錯,徐銘抄寫了一遍答案,可在瞥到解題過程後,瞳孔卻猛地驟縮充滿了震驚。
他發現卷子上的步驟,居然和剛才講的不同,乃是另外一種解題方法。
“該不會是重新作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