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做喜餅本就是汴城習俗,嫁娶,做壽,周歲宴還有祭祖,都用得到,銷路是不愁的。”
“可饅頭掙得少,做起來也比麻糬餅費力多了,豈不是不劃算?”王氏想到了她之前說的話。
沈雲姝點頭:“普通的饅頭是太便宜了,咱這饅頭不能照著賣,不過具體要怎麼定價,我也沒想好,咱們一起商量商量。”
王氏這一個月都在外麵跑街串巷,和許多人家打過交道,見識廣了,對汴城人家的消費水平和習慣了解了不少。
她想了想:“若是剛才那些饅頭再大一點,上點顏色,弄得喜慶點,賣上三四文應該能行。”
她家的麻糬餅如今最先賣完的都是綠餅粉餅,顯然漂亮的顏色很受市場歡迎。
“大娘說得對,我們去賣餅,有人隻買幾個還要講價,也有人家買兩屜都一分不少的。姐姐的饅頭做的這麼好看,咱們就賣給那些不講價的人家好了,肯定有人會買的。”廖歆兒說的非常肯定。
沈雲姝卻不太滿意這個價格。
三四文的無餡饅頭價格的確很高了,但沈雲姝賣的是創意和手藝,而不是原料。而且價格代表著定位,一旦定得低了,她以後就很難轉向高端路線。
廖源一向話少,但這個時候沈雲姝明顯需要更多的意見,他也主動給了看法。
“三四文,能賣。貴一點,也能賣。”
沈雲姝眼睛一亮,看向他:“怎麼說?”
廖源抿抿唇,從懷裡掏出個雕了一半的木頭小兔子。
“這個單賣...十文一個”
“在屏風上...一個屏風五...兩”
“雕花床上,一張床十...十兩”
沈雲姝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個產品單賣不成氣候,把幾個產品彙成一個高大上的整體,售價就能翻倍!
這不正是甜品台的概念嗎?
可有了麻糬喜餅的前車之鑒,沈雲姝對嘗試太新的東西有些顧慮。
正思考著,杜錦香的聲音響起:“廖大哥這主意不錯,咱們這裡辦酒席都會給客人還有街坊鄰居送一份喜糕喜饅頭,妹妹可以直接做一整份,東西多了不就貴了?而且這東西若要賣給講究人家,我覺著倒也不必照其他家賣喜饅頭的價格,隻要拿出來吉祥好看有麵子,就是貴點,也肯定有人願意買。”
咦?
這不是伴手禮嗎?
她怎麼把這個忘了?
“香兒姐,你真是我的靈感繆斯!”
沈雲姝一把抱住杜錦香,飛快地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杜錦香呆住了,王氏嗔怪地拍了沈雲姝一下,幾個小的捂嘴偷笑,一旁廖源則低下了頭,黑黑的臉皮子透著點紅。
“嘿嘿,我一時激動,一時激動...”
沈雲姝訕笑了一聲,隨後認真道:“就按杜姐姐說的,我做幾款喜糕喜饅頭組合,先試著賣一賣。”
眾人一致同意,接下來幾天沈雲姝就一頭紮進了麵食裡。
每天先用死麵團練習麵塑手藝,嘗試各種新造型,再把練好的形狀用發麵團做一遍,看蒸完後形狀和顏色是否能保持住。
這個過程中,沈雲姝不斷後悔當初為什麼沒跟老師傅好好多學一點。如今許多造型都得自己想破腦袋。
如此一來,她的工作量增加很多,每天睜眼就是鑽進灶房乾活,簡直拿出了前世評級大考前的鑽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