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靈性天賦層次提升到超凡,好不好呢?
當然好了。
令天賦靈性尋常層次的徐永生在意的是,之前授課,王闡曾經偶然提過一句,靈性天賦層次高低不僅關乎武者修行進步速度,更關乎上限。
但眼下不管是天啟靈晶還是錦繡泉心亦或者雪岩仙蛻,彆說東西本身了,他當前連一點線索消息都沒有。
“鏡花水月,看得見摸不著。”徐永生看過諦聽圖,合攏虛幻的書冊:“至少眼下摸不著,無需糾結費神。”
徐永生收拾心思,前往學宮練箭。
在修成鷹眸和觀火瞳後,徐二郎的箭術進步一日千裡。
反過來,時常練箭,也促進他不斷磨練提升自己的觀火瞳和鷹眸。
至於自己在九品境界當前空著的三才閣最後一閣,腰椎處的地閣,徐永生也已經有了設想。
儒家五常之仁。
這也是同儒家武者正麵作戰能力息息相關的一相,同時更是五常中最直接影響儒家武者修為進步速度的一相。
此前因為銀紅血和鷹眸等緣故,徐永生人閣、天閣先後選擇“義”和“智”。
這次無論如何他都會選擇“仁”。
正好此前所得武夫絕學奔雷掌,修習要求便是武夫三骨堂內至少成就一杆武夫意氣槍。
武夫五相五氣中的意氣,正對應儒家五相五常中的“仁”。
於是徐永生一邊頌《詩》以養仁德之氣,一邊繼續熟悉磨練自己的刀法、箭術。
除此之外,隨著他在九品境界儒家武學修為日益增長,旁的一些事情也可以陸續提上日程考慮了。
將來如果想從九品境界突破至八品境界,儒家武者同樣需要參加獨特的典儀祭禮。
一如當初從不入品到九品時一樣。
當初要準備特製的筆墨紙硯並一定要由修行者親自溫養,他人無法代勞。
眼下九品武者,同樣需要完成專門的曆練。
具體到徐永生身上,便是需要分彆經曆義、智、仁的相關曆練。
這些曆練,本就是儒家九品武者入八品的完整祭禮組成部分。
儒家修行馴服武道烈馬,走火入魔風險遠低於純粹武夫,正是源於這古今上下不斷完善的禮儀係統。
例如,三才閣中溫養一把儒家“義”之古劍,所需完成的曆練,便是麵對勢強者仗義而行,直言不公。
三才閣中溫養一快儒家“智”之龜甲,所需完成的曆練,則是格一物,明其理,理鑒於天地。
而“仁”的方麵,則是施粥送餐豢養孤老病幼,日日不斷,風雨不改,堅持三旬。
麵上看,最後一項所需時間最久,不過相關曆練都需要先打好三才閣的相關根基,然後開展才有效。
所以“仁”這方麵,徐永生可以先放放,繼續積累儒家之仁,待地閣中養玉有所成後再展開,當前先完成“義”和“智”兩方麵曆練。
“義”的曆練隨機性較大,徐永生不打算刻意為之,所以他眼下先琢磨“智”。
格物明理,對九品武者來說,要求不至於太苛刻。
不過徐永生確實隨便了些。
他直接拖過來一張四角凳,然後便在這張四隻腳的凳子上,鋪開紙筆,揮毫潑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