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後,經過羅威傳話,不少匠戶到了公主府等候考選。
如今匠戶是世襲的,有很重的徭役負擔,尤其是現在朱棣到處大興土木。
匠籍雖允科考,但脫產不易。
在京工匠分為三種。
一種是住坐匠,長期呆在京城應役,每月需應役十天。一種是輪班匠,每數年赴京無償服役一段時間,以此換得部分其他徭役的豁免權。這兩種實際的服役時間自然超出規定不少,住坐匠不一定拿得到足額月錢,輪班匠到京城時更是無償服役。
第三種工匠則是學個手藝在京城討生活,大多是匠戶家裡多的孩子,或家中有人應役而能夠找點其他經濟來源的老匠。
現在趙輝開出了月銀一兩八錢的待遇,包吃住還準備教年輕工匠認字讀書。雇主又是公主府,實際上就相當於趙輝熟悉的“事業單位合同工”了。
在這種時代,隻要沒有大問題就是長期飯票。
阮白站在過廳門口:“奉駙馬爺之命,隻雇匠頭二人,手藝精熟,管過學徒,年滿三十。匠頭月銀二兩,家小可入府居住。另外,隻先行雇學徒匠十人,年滿十二、未足十六,識字、略通算學者優先。其餘人,府中改建尚缺人手二十人,可應募做工,計日給銀。期間考察品行、手藝,合用者將來可受雇入府聽差。”
於是他先把今天蜂擁而至的人做初步篩選。
阮白來到南京隻有五年,如今剛剛十九。阮氏在交趾並非小姓,他從小也受過些教育,與大明實則有“破家之恨”。但時過境遷,他的目標也隻能是像海壽這樣的朝鮮太監。
現在雖然到了公主府做司副,但趙輝倒願意重用他。
如今他先暫時管外府改建,等工坊建成後,他則要專管工坊。
計日做工的工匠是補充蒯祥人手的不足,希望能在盛夏多雨時節之前建成。這些人,將由餘統那個尚未抵達南京城的侄子管束著。
他一一過問了眾人家狀、經曆,又考察了一下識字與否、是不是懂粗淺的算學,這樣就篩出了不少人。
來的許多人沒想到公主府把直接受雇為府匠的年齡定得如此之嚴,恰好年過十六卻又未滿三十五的人實在不少。公主府裡,他們也不敢有怨言,隻好先嘗試幫公主府改建外府,以待後麵能夠被留用。
第二道考選才是趙輝和餘統親自來。
計劃雇的工匠分為四類:琢玉匠,首飾匠,銅鐵匠和木匠。
其中,首飾匠和木匠的匠頭都已經有人選。首飾匠是之前就幫趙輝做過眼鏡的其中一個,木匠匠頭則是蒯祥那邊香山幫的一個老匠。至於蒯祥自己,他將來要子承父業的。
銅鐵匠和琢玉匠的匠頭是這次雇募的重點。將來趙輝需要不少專門定製的工具、機械,銅鐵匠、木匠都是用來為他按需定製的。琢玉匠要專門幫他做鏡片磨製這件事,首飾匠則是用其精巧手藝用於後期安裝、調校。
其中,餘統去考察匠頭。趙輝對匠頭的要求就是有經驗、能管事,因此對品行和經驗比較看重。他們的風評如何,以餘統在宮裡當差這麼多年的門路,後麵自會問清楚。而趙輝又要穩定的住坐匠子弟,住坐匠都歸內官監管。
趙輝則專門考察那些年輕的,這些可塑性強的人,才符合他將來的需要。
這一次,來的年幼匠戶子弟也不少,這得益於羅威之前通過一些老匠戶散出去的消息。
趙輝的考察方式很簡單:“你們都說說看,知道什麼大匠手藝好得了好處的故事?不管是被封了官,還是得了賞,升了匠頭,都行。”
如果隻論學問基礎,這些少年的基礎估計都差不多。
他要看哪些人是有好奇心、有進取心,相對聰明、主動。
隻是比他年齡還小的孩子,不管是踴躍一點敢說話,還是麵對這種問題的反應,都能讓他看出些什麼來。
趙輝這麼一問,有些木訥少年就不知所措。他們慣隻聽話,哪知道駙馬的考選不是考他們手藝?
眼看駙馬的眼神看著一些口齒伶俐的人,有個少年不免心急。
“駙馬爺,我老爺就是!”他終於逮著機會搶著開了口,見駙馬看了過來又縮了縮頭,“不過……老爺不是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