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凱沉浸了。
沈善登索性不想太多,也投入其中。
他有後世記憶,知道王凱高光時刻。
督公這部戲沒有多少講究,場景也不多,按照場景順序拍。
陳默這個少年,憑借著隱忍、機敏,逐漸走到高位。
王凱衣著也隨之變化,按照沈善登指點,有了靖王的感覺,和最初的形象,發生了極大變化。
看到王凱跪拜在皇帝景隆帝身前高呼萬歲,沈善登隻覺得一道閃電劃過自己的腦殼。
王凱扮演的陳默,在乾爹劉瑾升任司禮監秉筆之後,終於調入了權力核心司禮監,擔任少監。
也得以直接麵對皇帝,開始繞過乾爹這個中間商。
三者之間的一場大戲即將展開,哪怕後續戲份還未拍出來,沈善登腦海中已經浮現出相關的畫麵。
特彆是王凱扳倒乾爹劉瑾,然後景隆帝死之後,替身登臨大寶,望著百官向自己跪拜的場麵。
“這段戲刪去,這也刪去,應該著重王凱的打怪升級,第四個篇章根本沒必要,劇名也要改,不叫《督公》,叫《萬歲》。”
“萬歲代指皇帝,表明了陳默從一個遭災少年的成長史。”
“太監最高者為九千歲,他更進一步,是萬歲。”
沈善登取來紙筆,文不加點,將後續劇情大綱寫下,有一種如臂指使之感。
劇組各個部分的調度,劇情人物,演員調教,在此刻融為一體。
沈善登前所未有的爽,導演此刻對於他而言,不是職業,也不是地位象征,本身就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成就感。
晚上收工。
沈善登找來王凱:“說一說對於陳默這個人物的理解。”
王凱聽說劇組拍攝計劃有所調整,知道這是要給他加戲的節奏。
電影不是照本宣科,有時候正式拍攝,導演和演員還有編劇會碰撞出火花。
甚至在剪輯階段,導演和剪輯師靈感碰撞,進一步提高影片質量。
當然,這隻是理想狀態。
也有導演隻要演員按要求演,也有咖位大的演員要求導演改劇本。
此時,《督公》劇組不是最理想,但也算比較好的。
演員、導演,還有幕後齊心協力。
關鍵有沈善登領導,勁往一處使。
王凱清楚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也很想抓住這次機會。
於是分析道:“咱家......”
“用他。”沈善登道:“第三人稱分析。”
雖然讓王凱瘋魔般的體驗其中,對表演有很大好處,但沈善登覺得不需要。
作為演員到了王凱這個狀態已經足夠,其他可以通過導演技巧或者剪輯拔高,也可以用台詞設計進行完善。
沈善登從不認為有什麼是必須摧殘一個人正常心智去做,也不認為藝術一定要通過破碎式的表達。
王凱隻好改口:“他最初是因為家鄉遭遇洪災,兄弟姐妹死絕,瀕死之際被父母送入宮,淨身成為太監隻為吃口飽飯。”
“當其他人為自己身體殘缺胡思亂想的時候,陳默對於失去男性身份無強烈痛苦,反而因為可以吃上白麵饅頭,很是高興。”
“皇宮之內的規矩和壓迫,讓他不得不改變,也迅速激發了他的潛力。”
“陳默有著驚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和隱忍,學得最快最好。從學規矩的時候,就被管事太監留意。”
“他也逐漸從求生存到求權力開始轉變,蛻變的關鍵節點,是當時隻是禦前近侍的劉瑾被其他大太監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