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以被打半死的代價為劉瑾解圍,也因此進入劉瑾法眼,展現了他的野獸直覺,還有狠辣。他也從隻是求生存,徹底走向爭取權力之路。”
“而他對生存和食物有超乎尋常的渴望和執著,轉化為內心深處被壓抑的野心和狠勁。”
“隨著地位提升,安全感和物質滿足後,被壓抑的尊嚴渴望、對他人掌控欲、以及目睹權力魔力後滋生的野心逐漸抬頭。”
“替身皇帝的誘惑和恐懼,最終催化了其欲望的徹底爆發和扭曲。”
沈善登道:“很好,你吃的很透,不過陳默這個人物有所變化,你做好心理準備。”
說著,把剛寫的人物小傳交給王凱。
王凱走後,沈善登忍不住爆粗:“媽的,太難了!”
從王凱一開始表演,沈善登便意識到了問題存在。
海外評獎,要生硬,不能有氣度和規格。
有氣度和規格說明有製度,有曆史,和海外評獎基調就違背了。
而對於沈善登來說,這個海外評獎基調,完全是在挑戰他的常識。
像後世《隱入塵煙》海外獲得了提名,各種吹文藝範,屬於主創有低認知天賦。
一個農村人勤勞肯乾,又沒碰上大病,日子應該是越來越紅火,電影裡一無所有。
“努力活著卻活不好的不幸感覺,終其一生也隻是苟活。”就這種感覺。
而沈善登沒有這種低認知天賦,搞得非常難受,常識不停受到挑戰。
沈善登緊急找來了,自己旗下順為公關公司的負責人馬有德:“有德,你給我辦一件事。”
“我肯定辦到,老板。”馬有德保證。
沈善登道:“你讓大家都認為歐洲三大電影節沒給我獎,是它們的損失。”
“啊,我?”馬有德懵了。
沈善登讓他做的事,不隻是讓歐洲三大電影節沒有給沈善登獎是對方的損失,比這還要更難。
是要在國內互聯網輿論上,形成沈善登的電影能在海外獲獎,不算野雞獎,主要指歐洲三大電影節以及奧斯卡之一,是沈善登的勝利。
而這種勝利不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對沈善登的認可,是沈善登這部戲,或者他沈善登給了這些電影節一個機會。
同時,如果《督公》沒有獲獎,依然是沈善登的勝利。
是海外電影節並不懂什麼藝術,或者說他們嫉妒了,打壓了如此這般。
總之依然是沈善登的勝利。
馬有德初聽,真的很懷疑沈善登是不是沒睡醒,這不是做夢,這是許願!
但是,馬有德內心深處又有那麼不切實際的念頭。
也許,沈善登真能做到?
沈善登偶爾露出的一點東西,就能讓他帶著水軍在互聯網上,殺的黑子潰不成軍。
如果說誰能做到這不可思議的事情,那麼他相信是沈善登。
馬有德更看到了機會,如果能從接下來的行動,學到一招半式,對他職業和生活,將是難以想象的提升。
產生這個感覺,馬有德打算拚命了。
這是一個三十多歲,服務生、打螺絲,各種工作都做過,經曆過諸多坎坷,有了家庭男人的覺悟。
馬有德,沈善登旗下的公關公司經理,俗稱水軍頭子。
帶著沉重的壓力,諸多的不解、疑惑,還有那麼一絲絲的亢奮離開了劇組。
沒錯。
簡而言之,沈善登計劃要變了。
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