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推開大頭榔子:“雲鳳生了?”
“生了,是個男孩!”
“什麼時候生的?”
“下午生的。”
“誰在照顧她?”
“我母親。”
“走,我去看看。”彩雲帶了些雞蛋和大頭榔子一起過去看望雲鳳。
“妹子,恭喜你!”彩雲來到雲鳳床前,與她打招呼。
“姐,你怎麼過來了?”雲鳳顯得很高興的樣子。
“聽紅雷說你生了,過來看看你,生產順利嗎?”
“挺順利的。”
“我帶了些雞蛋給你補補身子。”
“謝謝!又讓你破費了。”
“我看看你寶貝兒子。
“好像睡著了。”
“小孩剛出生的時候都愛睡覺,小家夥胖瘦適中,可能有五斤多吧?”
“差不多。”
“你看紅雷樂得嘴都合不上了。”
“他早就說是個兒子,還真讓他說中了。”
“彆光顧著樂,要好好照顧你老婆和兒子。”彩雲衝著大頭榔子說。
“那當然!”大頭榔子答應得很乾脆。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王家峪這一帶俗稱過小年,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說法。晚上,大隊組織在西曬場演出,每個生產隊至少出兩個節目,彩雲參加扭秧歌演出。
吃完元宵,彩雲就把借來的新衣服換上,找來紅紙,讓玉蘭給她臉上塗點紅色,玉蘭高興地對母親說:“媽,你真好看,像個新娘子!”
玉蘭提著燈籠和母親一道去西曬場,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潔白的月光撒滿了田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鞭炮聲不斷,成群結隊的小孩打著燈籠玩耍,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彩雲覺得王家峪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美麗。
西曬場的北側搭起了一個臨時戲台,戲台兩側的木柱上,各掛一盞汽燈,耀眼的光芒照得整個曬場如同白晝一般。
各個生產隊的人們早已聚集到西曬場,把這裡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曬場周邊的樹上和牆上掛滿了紅燈籠,大隊楊書記致辭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演出正式拉開帷幕。
演出的主要內容有踩高蹺、舞龍、扭秧歌、花挑舞、錢杆舞、劃旱船等傳統節目。
場外周邊有許多孩子在“撂火把”,“燃篝火”,孩子們將紮在一起的秸稈或廢掃帚點燃,在曠野裡撂擲,邊撂、邊奔跑、邊歡呼:“向東撂,結冬瓜,向西撂,結西瓜,向南撂,結南瓜,向北撂,結白瓜,向上撂,結大瓜”,火光飛舞,忽而遊龍,忽而流星,煞是好看,熱鬨非凡,以此慶祝豐年。
玉蘭拉著玉軍擠到裡麵,看見母親手持彩扇、步履輕盈,邊扭邊舞的樣子,高興地問弟弟:“你看見媽媽了嗎?”
玉軍道:“看見了,媽媽真棒!”
演出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現場不時爆出熱烈的掌聲,其中《二龍戲珠鬨新春》、《歡樂秧歌王家峪》、《花挑載著幸福年》、《錢杆齊舞慶豐收》、《旱船奔向幸福路》、《喜慶花船迎新娘》等節目最受歡迎。
正月十七晚,公社業餘劇團來演出廬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彩雲全家一人不拉,早早的來到西曬場占位置。
彩雲是第三次看這個戲,她一邊看,一邊給玉蘭講戲中的人物、角色和劇情。
演出結束後,放電影《劉三姐》。
玉蘭現在也是戲迷和電影迷,隻要聽說有戲或有電影,不管多遠,都要和母親一起去。
迪安有這麼一個順口溜:“正月好過年,二月好賭錢,三月好看戲,四月好做田。”
王家峪也不例外,一到正月,女人就開始忙著過年的事,男人就開始推牌九,一些愛看戲的人就跑到街上去看戲,有時村裡也搭戲台,請戲班子來唱一些大家喜愛的廬劇和黃梅戲,一直到三月底都是農閒時間,四月份才進入農忙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