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那天清晨,彩雲早早就起床,開始熬製臘八粥,她先用大火煮,然後改用文火慢慢地熬,約三個小時後,她嘗了嘗,覺得差不多了,便安排玉強去請雲鳳全家過來。
“姐,我們全家都過來了。”雲鳳剛到彩雲家門口就喊了一嗓子。
“好!慢點!”彩雲上前攙著雲鳳坐下。
小梅見到玉蘭便喊了一聲“玉蘭姐”,玉蘭隨口就來了一句“嫂子”,臊得小梅滿臉通紅,低著頭不語。彩雲立即上前對玉蘭說“你應該喊她‘小妹’,等她長大了,嫁到我們家以後,你再喊她嫂子。”玉蘭點了點頭,拉著小梅的手說“走,去看看我養的兩頭小豬。”
彩雲又去請發福和慶英,發福很爽快,就是慶英不願意過來,彩雲隻好回來讓玉蘭去請,雲鳳也一起過去,還是這兩個人麵子大,把慶英也請來了。
大家圍著桌子坐在一起,品嘗彩雲做的臘八粥,孩子們都說甜,大人們則稱讚臘八粥熬得又香又黏糊。
“張姐,你這裡都放了些什麼?”雲鳳問彩雲。
彩雲道:“放的有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米、花生、豇豆、綠豆、紅棗、蓮子、紅糖等,都是常用的食料。”
雲鳳對慶英說:“李姐,明年臘八我請你們去,嘗嘗我的手藝。”
慶英道:“現在我就等著吃你們的喜糖,快臨產了吧?”
“快了,月底差不多。”
慶英又把話題轉到紅雷:“你要當爸爸了,一定要照顧好雲鳳。”
紅雷道:“沒問題。”
發福拍了一下紅雷:“記住請我喝喜酒。”
紅雷看了一眼彩雲,道:“到時候,我請你們都去喝喜酒。”
幾天後,玉強找到發福:“二叔,我們學校放寒假了,我想放假期間跟您學木匠。”
“行啊,正好快過年了,木匠活也比較多,跟我一道出去,先給我當個下手,從最基本的學起。”
“我聽您的!”
“學木匠應從學拉鋸、銼鋸、磨刨刃開始,然後再學推刨子、鑿眼、掄斧、打線、開料等”。
“多長時間才能學會?”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至於多長時間能學會,學到什麼程度,主要在於你自己。”
第二天一早,發福帶著玉強一起外出乾活,他見玉強穿的草鞋已經破得難以跟腳,隻好用稻草捆了一下,並告知彩雲,抓緊時間儘快把玉強的鞋做好。彩雲也覺得這樣上門給客戶乾活確實不像樣子,便和玉蘭一起為玉強趕做新鞋。
發福舍不得玉強使用他心愛的工具練手,便自己掏錢給玉強買了鋸子、斧子、刨子、鑿子、木銼等常用工具,還給他備了一些下腳料,讓他練習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臘月二十三日,是送灶君老爺上西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的日子,名曰“祭灶”。
早晨,彩雲就開始“掃塵”,把整個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
到了晚上,彩雲在灶頭上貼了灶王神像,把玉強用紅紙寫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小對子貼上,並用糖在灶王神像的嘴巴上粘一粘,防止灶王爺上天亂講話,然後燒香、放炮、磕頭,送灶王爺上天。
除夕前,彩雲和玉蘭一起,終於把三雙布鞋全部趕做出來,彩雲看著玉強穿上新鞋和發福一起外出乾活,心裡很高興。
除夕早晨,孩子們都穿上了新鞋,玉強和玉軍也穿上了新棉襖,她希望明年春節幾個孩子都能穿上新棉褲新棉襖。
年夜飯是除夕的重頭戲,吃飯之前,要將燈籠掛上,貼好春聯,焚香點燭,鳴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再開席。
年夜飯有許多規矩和習俗,她告訴孩子們:“年夜飯的魚,象征年年有餘(魚),所以不能吃完,粉絲燒胡蘿卜片,稱作‘錢串子’,寓意大富大貴,青菜豆腐象征平平安安,圓子象征團團圓圓等,年夜飯不能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
飯後,幾個孩子收到母親賞給的“壓歲錢”,玉蘭打開紅包,發現裡麵包有六毛錢,高興得連連對母親說:“謝謝媽媽,我又有壓歲錢了!”
玉蘭、玉強和母親一起包餃子,準備年初一的早飯,彩雲在餃子裡放進一個銅錢,誰吃到就意味著誰在新的一年裡運氣好,幾個孩子一直陪著母親“守歲”到十二點才睡。
初一早上,彩雲備了瓜子、花生,在家接待來拜訪的客人,玉強帶著妹妹和小弟到各家各戶去拜年。
午飯後,彩雲站在門口,看見村裡的孩子們大都穿著新衣在門前玩遊戲,玉強和一幫男孩在玩“撞拐子”,玉蘭和幾個女孩在跳皮筋,玉軍和幾個小男孩在玩彈玻璃球,還有的在玩“煽片子”、“跳房子”、“抽陀螺”、“踢毽子”等。
這時一陣清脆的跳皮筋童謠傳來:“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看著眼前的情景,彩雲真正的體會到,“責任田”不僅僅是“救命田”,更是“幸福田”,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喜悅!
年初五晚上,大頭榔子過來找彩雲,見幾個孩子不在家,抱住彩雲使勁地親了幾下:“雲,我有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