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組經調查研究認為,張彩雲賣糧給國家應該鼓勵,在集市賣的菜是自家自留地種的,鹹魚是兒子玉強抓的活魚醃製的,雞是自家養的,其行為應認定為正當的集市貿易行為,不屬於投機倒把,決定李組長繼續住彩雲家。
李組長帶著兩位同事和彩雲一起,在堂屋北牆正中壘砌兩個土坯長台,用一些木材下腳料釘了一個長板條,搭在上麵,成了一個簡易的長條案,可以放一些小物件。
彩雲覺得李組長住的小房間光線太暗,又請他們在北牆開了個窗戶。
從這天開始,李誌彤和其他兩位隊員一起,白天參加隊裡的勞動,晚上進行紮根串連、訪貧問苦。
彩雲覺得李組長住這兒,家裡沒有桌子很不方便,便找到發福,讓他給打了一個小方桌子。
幾天後,彩雲得知,王家峪“四清”工作組一共二十八人,組長姓吳,大家稱他吳組長,是外縣一名副局長,四十五歲,長得很精神,上次到彩雲家來過一次,李副組長是本縣一名公社副書記,四十二歲。
王家峪大隊有十一個生產隊,人口1422人,王家峪生產隊有四十六戶人家,218人,是全大隊比較大的生產隊。在這十一個生產隊中,這裡地理位置居中,且地勢高,每年發大水時,這裡都比較安全,所以,大隊部、小學和代銷店均設在這裡,代銷店就在後頭戶西側靠近小學的地方。
一天晚上,生產隊召開全體社員大會,工作組的組長、副組長以及駐隊的另兩位同誌均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李組長主持,工作組的兩名同誌,帶領大家學習了“四清”運動的“前十條”、“後十條”和“二十三條”等文件。
吳組長首先對“四清”運動的“後十條”,即《****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修正草案)》進行了宣講,接著,又給大家講了“四清”運動的重要意義、目的、任務等。
李組長對生產隊乾部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以運動促生產,抓好秋收秋種和年終分配等工作,號召大家積極配合工作組工作,確保“四清”運動順利開展。
散會後,李組長拿著王紅兵提供的《王家峪生產隊各戶基本情況登記表》遞給彩雲:“你看看這張表上登記的情況準確嗎?”
彩雲反複看了表上登記的各項內容,包括各戶的政治、經濟、成分、人口等,便跟李組長說:“我覺得基本屬實,沒發現有什麼明顯的問題。”
“社員們平時對隊裡的幾個乾部有什麼議論和反應嗎?”
“沒有。”
“你覺得隊裡的幾個乾部怎麼樣?特彆是隊長王紅兵。”
“還行吧。”
“我們現在就是了解一些情況,希望你有什麼說什麼,不要有顧慮。”
“這次運動主要乾什麼?”
“吳組長在會上不是說了嗎?”
“沒聽明白。”
“這次‘四清’運動的主要工作就是‘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清經濟的重點是‘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解決乾部中的“四不清”問題,幫助他們洗手洗澡,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共同開展對敵鬥爭。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一天下午,李組長參加公社的“四清”工作隊會議回來時,買了一斤肉和豆腐等,在彩雲家生活一段時間,覺得真的有點饞了,平日裡除了玉強抓的魚蝦和黃鱔等,肉基本上沒吃過。
晚飯後又給彩雲十二元錢,三十斤糧票,說是一個月的夥食費,彩雲推讓了半天,李組長說這是紀律,必須要交,彩雲隻好收下。
彩雲家雖然窮,但比較注意衛生,基本上沒有虱子,這一點讓李誌彤很高興,而住在啞巴家的兩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倆人的絨衣裡都鑽進去不少虱子,夜晚常被虱子咬醒,難以入睡,沒辦法隻好起來捉虱子,白天閒下來時就覺得渾身發癢,便迎著太陽捉虱子。
他們經常看到老農老婦用嘴咬虱子,咬得嘎嘣嘎嘣響,一些年輕人,特彆是一些小孩,頭發裡也有許多白點點,實際上都是虱子卵,很快就會成為小虱子。
李組長他們經常利用走訪時,跟村民們講如何注意衛生,防治虱子,可他們好像並不在意,村民們說習慣了。